当前位置:西部之声 > 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西部美文

  •   司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个人著作八部。现供职于安徽某地党报。  盛夏的池塘有一汪碧水。70多岁的刘大爷,走在门口大塘边堤坝上,心里喜滋滋的。不用说,今年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刘大爷曾是老生产队长,在他看来,每年稻子丰收,亩产超过650公斤,大塘功不可没。  我的家乡很大一部分地方属于湖畔丘陵地区…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8-16 09:23
  •   秦巴汉水间的田畔地头,河谷山冈桃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植物搅拌泥土一起生长的气息,花花草草的馨香味儿扑面而来。桃花源、桃花溪、桃花岛在桃花水的滋润下分外妖娆,让人沉醉的美丽世界就这样恣意洒脱、自信满怀地款款走来。  “桃花源”是安康市高新区新添的一处打卡景点,也是安康市最大的以桃花为主题元素的休…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8-16 09:20
  •   蓝色的火苗在锅底热烈地舞动着,行动日渐迟缓的婆婆笨拙地在锅里翻搅着:“咱农村也和你们城里一样,用上了天然气,你们以后回来做饭就习惯了……”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沟壑纵横的脸随之绽成了一朵花。  跳跃的火苗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了那飘逝已久的缕缕炊烟中。  记不清从几岁开始,只记得我家的厨房里总放着一…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7-25 08:58
  •   杏子黄时,就到了割麦子的时节。幼时,割麦子的那几天总是艳阳高照,天极热且极干燥。成片熟透的麦子要先割倒,放在地里晒上几天,待麦子干透后才一捆捆背到场上堆起来。干透的麦秆放在一起唰唰作响,麦穗易折断,小孩就在地里捡拾折断的麦穗。  经镰刀割后的麦茬锋利无比,虽不像麦镰闪着寒光,却也让人害怕。我的…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6-30 16:17
  •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初夏。   时隔多年,再次踏上归乡之途。车窗外,阳光透过树叶,斑驳的影便一片片投在身上、眼眶。车身的晃动与光影的加持,让人瞬间眯起了眼睛,安静下来。叶有声,唰唰地在车窗外响起,记忆便在这一刻回到了几年前另一扇窗的外面。那扇窗外,孩子们在大雪纷飞的砖墙内…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6-29 09:32
  •   又到了麦黄时节,我不由想起儿时的农村,七十多年前收麦的往事。   一过芒种,算黄虫在树枝上就叫个不停:算黄算割。农人开始修理农具、光场。农谚云:“麦熟一晌,蚕老一时。”老人还说:“麦稍发黄,绣女下床。”你听,连秀女都要下床干活,可见龙口夺食的季节到了。   儿时,学校每年放忙假十天,主要任务就是…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6-19 09:12
  •   “吃面咥肉就瓣蒜”,毋庸置疑,这是北方人的就餐方式,特别是关中人日常面食的绝配,毫不起眼的大蒜,成了老百姓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符号。   大蒜,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原产地西亚和中亚。据传,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大蒜被张骞带回并在大江南北广泛种植。大蒜兼具蔬菜和调料两种特性,可用不同方法烹饪出不同…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6-19 09:06
  •   东西南北四方有雄关险隘,八百里古关中才固若金汤。我们穿越秦川,驱驰数百里叩访一处古关,便是横在眼前的雄关,曰“大散关”。  所以称为大散关者,因是周朝散国之关隘也。大散关在秦岭北侧,位于今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是秦蜀驿路上的重要关隘,是古关中的西大门。秦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大散岭则是秦岭西段的…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5-08 14:12
  •   以“幽、奇、俊、秀”著称的宝鸡眉县红河谷森林公园名冠三秦,有“天下美景一谷收”的大气美誉。我们不必提赵匡胤诚信礼拜后黄袍加身的美好传说,它只是4个景区80多个景点中的一个历史沉淀,单说“蟠龙湾”“斗姆瀑布”“红河丹崖”“野生动物园”“生物基因库”“第四纪冰川遗迹”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美誉,就显示…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4-25 15:21
  •   “今年避暑去哪里?首选麟游九成宫”。人间最美四月天,来自离宫之冠、楷书之乡的千年九成宫已向世人迫不及待地发出了夏季的盛情邀约。  麟游的春天似乎要比时令上节气上的春天来得晚一些,乍暖还寒的气息飘浮不定,给人总有一种似冬非冬、似春非春的感觉。但西海苑晚来的春天却依然值得人们期待。  当千年九成宫…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4-25 15:17
  •   “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春色的最后一幅胜景,谷雨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即将离去。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意思是说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4-20 14:34
  •   听说植物园的各色牡丹开得正好,趁着周末天气晴好,我约上闺蜜去赶赴这场心心念念的牡丹花约。  刚一走进牡丹园,扑鼻而来的阵阵花香就已沁人心脾,足以让人“沉醉不知归路”。我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享受这馥郁的芬芳,一睁眼睛却被满园的姹紫嫣红所惊艳,顷刻间忘掉了一切的烦恼和不快。含苞待放的牡丹花苞比一般的…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4-20 09:24
  •   每年四五月间,家乡的槐花就开了。  我的家乡在渭河边,平时河水不大,轻轻浅浅的,年少的我们常常去河边玩耍。站在北岸,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南边像油画一样美丽的秦岭及著名的太白积雪,因此《诗经》里不少优美的诗句就产生于这里。  春日里是两岸景色最好的时候,尤其是槐树开花的时候。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枝头…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4-17 16:12
  •   早上锻炼,在体育场东南角,一棵高大的榆树像久违的老朋友闯入我的视线。那倒垂下来的枝条上一串串榆钱缀满枝头,绿茵茵的。惊喜之余,我跳起来够一把,迫不及待地按进嘴里仔细咀嚼,那甜滋滋的香味,勾起我对榆钱饭的思念。  小时候我家后院就有一棵碗口粗的榆树,等到一串串、一嘟噜的榆钱泛着绿光翠色欲滴时,我…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4-17 16:08
  •   一场春雨过后,农家房前屋后的香椿树,一夜之间便生出了幼芽,圆圆嫩嫩的绿叶紫边,令人欣喜不已,此时节的香椿味最是浓郁。在西府人家,香椿是一道春日餐桌上常见的美味。  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桩头、大红椿树、椿天等,它有香椿、臭椿之分,香椿是名贵佳肴,味美而鲜,但臭椿就大相径庭了,其味怪异,根本不能食用…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4-17 16:04
  •   我的老家在周公故里的凤鸣岐山,那里有一间儿女和孙辈们围绕父母身旁幸福团聚的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树冠如伞的李子树。清明前后,洁白的李花开满树枝。李子树是2000年初兄长栽植的,父母每天浇水,除虫,修剪枯黄的叶子,忙得不亦乐乎,兄长也经常对树枝进行修剪。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不几年李子树就长成了一把大绿伞…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4-13 09:41
  •   近日,在宝鸡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星家里,记者看到十多件带有“包公”形象的民俗物件。张星说:“乡亲们在耍社火时,‘包公’是重要角色,人人爱看爱扮演;老艺人在画社火脸谱粉本时爱画‘包公’;我做马勺脸谱时,也特别爱画‘包公’,因为他是一位传递廉洁文化正能量的厉害人物。”  细观张星制作的《…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4-11 10:48
  •   清明,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是母亲领着我们姐弟三人,步行两三个小时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去舅家给外祖父上坟。外祖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留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外祖父的坟地在离舅家老远的一个山坡上,母亲和几个姨母大约是商量好的,带着我们一群孩子,一同去给外祖父上坟。山草野径,一路没有笑声,气氛很压抑…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4-07 10:22
  •   投梭、拉扣、踩踏板……一套程序顺溜地重复成千上万次,一匹质地柔软、经久耐用的“老土布”就制作完成了。“老土布”有自己的出生地,有自己的“娘亲”,亦如娘一样,有自己的靓丽青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槐木制作的织布机算是家里的一个大物件了,女人靠织布就能赢得村子里不少人的赞誉。织布是个有难度的技…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4-04 15:48
  •   年后气温陡升,蛰伏一冬的草木骤然苏醒。也许,醒得最早的就是春柳。在草木家族中,柳树似乎特别敏感。立春刚过,仿佛接到了神秘指令,柳树就在料峭春风中款摆腰肢,舒展肢体。  农谚云:五九六九,河边看柳。确实如此,走在渭河公园河堤上,远远望去,天际间浮动着淡淡的鹅黄云雾。古诗中咏赞的“绿柳才黄半未匀”…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3-30 10:53

随机文章

共498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页次:1/25页 20/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