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风情万种的吐鲁番(宝鸡 容琳)

编辑:张秦 来源:宝鸡杂文散文荟萃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2001年夏季,我和家人因走亲访友来到新疆吐鲁番,并趁机观赏了这里奇特多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脍炙人口火焰山

       妇孺皆知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扇灭了阻挡去路的火焰山烈火,与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据说这段故事就是以吐鲁番盆地中的火焰山为背景描写的。
火焰山又名赤石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央低处。东西长100公里,南北宽10公里。整个山体皆为红色砂岩组成,灼热的阳光照射在赤红色的山石上,红光闪烁,热浪蒸腾,恰似团团火焰在燃烧。吐鲁番市面积5万平方公里,这里海拔高度为-155米,是世界上最低的盆地,年降水量仅为25毫米左右。夏天,热浪烤炙得人们只好呆在地窖中避暑,到晚上才出来活动。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一个带有天然平台的蘑菇形山头上,这里有一个半房半洞的石窟。民间传说此洞就是铁扇公主所住的芭蕉洞。有诗写道:烟霞含宿润,苔藓助新青;曲径荜萝垂挂,石梯藤葛攀琵;嵯峨势耸欺蓬岛,幽静花香若海瀛”。如此美丽的地方,后来因孙悟空与铁扇公主一场恶战,全无了昔日模样。现在洞中的石门、石阶、石桌、石凳都全无踪影。洞口旁曾有一根木柱,传说是当年唐僧拴白龙马之处。后来因年久腐烂,换成了一个石桩,人们把它称作“拴马桩”。

       瓜果飘香葡萄沟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这首民谣道出了新疆有名的4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具榜首,在国内外颇享盛名。

       我们从吐鲁番乘车向北,沿着一条水渠来到两山夹峙的一条峡谷,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吐鲁番葡萄沟!沟长8公里,宽5000米,沟谷狭长平缓。沟内居住着维吾尔、回、汉3个民族共约6000多人。迷人的葡萄沟种植面积达220余公顷,盛产着远近闻名的优质葡萄。

       一进葡萄沟,只见花草果树点缀其间,农家村舍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缓坡上,茂密的葡萄林漫山遍谷,藤蔓交织,铺绿叠翠,拨开藤蔓可见滴泉自崖缝涌出,涓涓垂流,注入崖下大小池塘。夏天,沟里风景秀美,凉风习习,真是避暑的天堂!这里除盛产无核白、马奶子、红葡萄等多种优质葡萄外,还有桃、杏、桑、枣、核桃、香梨、苹果、石榴、无花果、哈密瓜、西瓜等多种水果。每年从7月开始,各种瓜果陆续上市,不仅销往内地,而且还远销国外。

       据导游介绍,中国的葡萄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吐鲁番当时是国内最早种植葡萄的地区。葡萄沟里随处都可以看到四周开了无数小孔,像碉堡一样的建筑物,矗立在较高的地方,这就是晾制葡萄干的荫房。人们把采摘的葡萄挂在荫房中的木架上,在吐鲁番干热风的吹拂下自然干燥,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成了嫩绿透明、甘甜柔腻的无核葡萄干了。难怪古人说:“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人工长河坎儿井

       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被誉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与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据导游介绍,吐鲁番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雨水和大量积雪融化后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古代吐鲁番各族人民,根据高温少雨、蒸发量大的气候条件和盆地地形特点,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浇灌农田。坎儿井流量稳定,不因炎热、狂风而大量蒸发水分,可保证农田浇灌。

       吐鲁番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1100多条,每条坎儿井的长短,因地理环境和实际利用而不同,长的可达20多公里,短的只有50米左右。按每条4公里计算,总长度超过4400公里,比黄河还长。年径流量达2.94亿立方米,占吐鲁番总浇灌面积的30%以上。

       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4部分组成。暗渠即地下水河道,一般高约1.7米,宽1.2米。竖井是输运井下泥沙石砾的通道,也是通风口。井深依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异,最深可达90米以上。竖井之间的距离,随坎儿井的长度而不同,一般为20-70米。一条坎儿井有竖井10至上百个不等。暗渠和地面的明渠相连接。坎儿井水先注入涝坝,然后引入渠道浇灌农田。

       虽然坎儿井在清代以前早已存在,但真正在吐鲁番推广使用,应归功于林则徐。《新疆图志》载:“林文忠公谪戍伊梨,在吐鲁番提倡坎儿井。其地为火洲,亘古克雨泽,文忠命于高原堀井而为沟,导引以灌田,遂变赤地为沃壤。”在林则徐的推动下,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等地新挖坎儿井300多道。为纪念林则徐的功劳,当地群众把坎儿井称之为“林公井”,以表达他们的崇敬仰慕之情。

       情趣盎然沙疗场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来到吐鲁番西北方向16公里处的沙疗场。这里的两座大沙包上,排列着五颜六色的帐篷和遮阳伞。伞下,人们或躺或坐,将身体半埋在灼热的沙堆中,露出的部分汗水淋淋,这就是“火洲”著名而奇特的“埋沙疗法”,在吐鲁番己经有100多年历史了。据介绍,这里的沙砾含有大量的磁铁矿屑,通过沙层的压力和当地的高温,可明显改善患病部位的新陈代谢功能,是一种寓热疗、磁疗、按摩于一体的综合理疗方法。用这种方法治疗关节炎、风湿症,都有很高的疗效。我们来时,这里已是门庭若市,人头攒动。我们也立刻租了遮阳伞,宽衣解带,把自己也埋在深深的沙窝之中,去尽情地领略那西部边陲的别样风情。

上一篇:谁牵你的手(宝鸡 赵亚玲) [2012-06-14]

下一篇:炎帝园漫谈(宝鸡 郭应文) [201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