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香樟高下与云齐

编辑:张艺龄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9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樟树,与楠、梓、桐并称江南四大名木。因其材质坚硬细密,不易折、裂纹少、耐腐朽、防虫蛀、易于雕刻,普遍适用于高级建筑、上等家具和造船雕刻等。《本草纲目》说“其木理多文章,故谓之樟”。这里的文是“纹”的古字,“章”字本意指花纹、文采。李时珍认为樟树肌理细致并错纵有纹路,所以称为樟。樟树外形雅致雄浑,内在气质芬芳馥郁,质感光滑,给人感觉精致又严谨。这恰是有理想抱负的士大夫的精神向往,他们也力争成为像樟树一样的国之栋梁与民之希望。
 
  南齐名臣、文学家、目录学家王俭,算得上一棵“樟树”。《南史·王俭传》载:“俭幼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官名)袁粲一见王俭就断定他“宰相之门也。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之气矣。”这里的“栝柏”指柏树,“豫章”指樟树。意思是王俭在他看来就像柏树、樟树一样,虽然年纪不大但日后必是国之栋梁,将其推荐给宋明帝刘彧,看中的也正是王俭的“手不释卷”与“文多义理”,会给朝廷和民众带来福祉。
 
  古籍记载,王俭弱年便留意《三礼》,尤善《春秋》,发言吐论,造次必于儒教。后来,贵为宰辅,“朝廷仰其风,胄子观其则,由是家寻孔教,人诵儒书,执卷欣欣,此焉弥盛。”毫无疑问,王俭以其“长于经礼”,影响了南朝的士风学风。他编撰《七志》,采取私人编目、著录今书、创立传录等做法,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传录体目录的典型代表;时人谓其“一代人宗”,后人称之“文臣之首”。这些都表明,王俭是一位大有文理章法的干才儒将。
 
  作为南方乔木中的“美男子”,樟树不随俗、不喧哗,挥发性油脂和特殊香气与生俱来,是天然的清新净化剂,除污染,去异味,对人体有健胃止泻、清神醒脑等保健功能。采把樟叶覆于醉酒之人口鼻,大多很快清醒。
 
  辅佐齐高帝萧道成期间,王俭或面言或书谏他吸取祸起萧墙、暴政亡国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富国安民措施,多有采纳,客观上对稳定社会、开发江南、发展经济作出了贡献。萧道成想拆掉宋明帝时所建紫极殿,另造宣阳门。王俭再次发挥“文多义理”优势,多次上表进谏,谓“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王俭车舆礼服简陋朴素,多次拒绝朝廷厚禄,几无嗜好,家无余财,只以治理国家为要务。他朴实无华,沉稳内敛,义理当先,敢于担当,始终保持足够的清醒自制,其德可比樟树。
 
  樟树虽是植物,却被古代文人赋予了高尚的灵魂、高洁的情操和高贵的品质。祖籍江西婺源的南宋文学家祝穆,晚年隐居福建。他的住处据说有两株300年的樟树,因爱樟及樟,便将住所命名为“南溪樟隐”,并写下了《南溪樟隐记》。他还写过一首《豫章》:“豫章偃蹇两苍龙,雪干宁须匠石逢。借重岁寒双大字,绝胜松拜大夫封。”祝穆晚年自号“樟隐老人”,他本人也有樟树一样的可贵之处,“不使人闻香风而利令智昏,也不让蛀虫有任何蠹蚀之机。”他一生著作量少质精,尤以70卷的《方舆胜览》和170卷的《事文类聚》两部文献巨著最出名。前者是南宋时期的地理总志,可谓“笼一朝万物于笔下”;后者是古代各类典故的大汇编。两书刊行后,一时洛阳纸贵,有不法书商见有利可图,改书名盗版销售。1238年,祝穆申诉维权,官府发布通告严禁书商盗版印销,否则追人毁板、严厉惩处。这是一起典型的古代知识产权保护案例,被载入历史。
 
  祝穆之前的北宋学者刘敞,也活得像一棵樟树。巧合的是,他祖籍临江新喻,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樟树市。作为史学家、经学家和散文家,他在仕一身正气、为政有绩,既不惜忤怒权贵,也敢于犯颜直谏。当地方官时,他关心人民疾苦、促进当地发展,并多次为民申冤。其中一次,他发现永兴军范伟冒占同姓官户户籍50年,故意逃避赋税徭役,挟持官府为所欲为。刘敞深入调查取证,最终范伟被依法治罪,百姓莫不拍手称快。嘉祐四年(1059年)冬,宋仁宗大祭祖先,宰相按惯例率文武百官给仁宗加尊号。刘敞认为,灾荒之年加尊号违背天意、徒有虚名,四次上书劝阻,仁宗也觉得有理,遂不受尊号。可见,不管任职地方还是立身朝堂,刘敞都像樟树一样坐正端直,纾民困、解民忧、护民利。
 
  文人眼中的樟树,有着铮铮铁骨,现实中的樟树造福一方。作为绿化树种,樟树在南方常常被作为庭荫树、行道树,极具观赏性,千年古樟亦不罕见。穿越历史,想那樟树历自然风雨洗礼,取自然之气韵,积经年之香气,比人世之千寿,堪称树之君子,真可谓做人之楷模。

上一篇:中秋月饼慰乡愁 [2022-09-06]

下一篇:中秋记忆 [20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