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中秋记忆

编辑:张艺龄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9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雨已坠,秋已深,雁已远,月渐圆。满街飘香的桂花,传递着中秋将近的信息。
 
  中秋是丰收的季节,是一家团圆的美好时光。中秋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明月、喝小酒,吹秋风、吃月饼,是一幅多么令人向往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赏明月、吃月饼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儿时,中秋是一锅煮熟的嫩玉米。在北方农村,中秋时节往往是秋收的农忙时节。一阵秋风吹来,遍地的玉米次第变黄,黄豆叶子落了,玉米成熟了,秋收的劳作就开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到户以后,辛劳的农民最期盼的就是收获季节。那时农业机械还没有普及,收获玉米全凭人力。一大早,母亲就叫醒我们,准备好十几条口袋,拉着架子车到自家地头,在浓浓的露水中,开始掰玉米棒子。掰下来的玉米棒子扔在地上,大约三米一堆,长长的一溜,从地头排到地尾,再用口袋装满,一袋一袋扛到地头。
 
  在文学作品中,浓浓密密的玉米长得一人多高,碧绿的长叶伸向天空,彼此接连在一起,被称作“青纱帐”,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风景。然而现实中的玉米地,可不像作品中那么浪漫,尤其是中午时分,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非常闷热,扛着装满玉米棒的口袋,在玉米叶中穿行,玉米叶子上锋利的齿毛划得胳膊生疼。几十袋玉米棒堆在地头,再用架子车拉回家,倒在堂屋的地上,往往拉完最后一袋玉米,天就完全黑了下来。
 
  月光如水,挂在天边,寒气逼来,秋风习习。累了一天,连做晚饭的力气都没有,哪还有心思赏月呢。这个时候,母亲在玉米堆里挑几个嫩嫩的玉米,吩咐姐姐放在锅里煮熟,一人一个,这就是中秋的团圆饭了。吃完玉米棒,孩子们早早睡去,第二天还要帮忙收获另一块地的玉米。母亲还不能休息,她点着油灯,一个一个剥开玉米棒的外皮,四个一串拴在一起,挂在墙上晾干。虽然辛苦,她却是高兴的,这些玉米是全家人的口粮,从此就告别了饿肚子的光景。
 
  中秋往往还是雨的季节。关中地区九、十月份正是秋霖季节,淅淅沥沥的小雨接连不断,特别影响秋收和秋种。但农时不能耽搁,收完玉米马上就要播种小麦。说来也怪,有时刚刚犁过耕地,雨就迫不及待地下开了,谁也不知道雨要下几天呢,小麦播种不能停。母亲戴上草帽,身挎竹笼,里面装的是精心挑选的种子。母亲迈开方步 ,走一步抓一把麦种,均匀地撒开,形成一道美丽的弧线。母亲从地头撒到地尾,再走一个来回,种子就播撒完了。在农村,撒麦种本来是男人们干的活,是一项技术活,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母亲什么农活都须自己干,毕竟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盼头。
 
  中秋也不一定都在农忙时期,如果玉米还未成熟,就可以从从容容地过个节了。长安农村讲究制作手工月饼,也叫团圆馍。母亲一般在中秋的下午开始忙活,量一小碗芝麻放在锅里翻炒,颜色变得焦黄,闻到香味后出锅,摊在案板上用瓷碗压碎,加入少许食盐,做成馅料,称作“芝麻盐儿”。把发好的白面揉光,揪成小剂子,揉圆擀平,包上“芝麻盐儿”,擀成面饼,上面装饰一些图案,放在锅里烙熟。烙熟的团圆馍香脆可口,是我儿时最美味的中秋食品。
 
  烙完小的团圆馍,还要蒸一个大的团圆馍。母亲擀开两个直径近两尺的面饼,中间放上一层厚厚的“芝麻盐儿”,边上捏出花纹。面饼正中用针划出阴阳鱼的图案,向外是一圈一圈的大圆环,圆环之间用麻果、顶针按出各种好看的花纹,再贴上几片雪蒿叶作为装饰,放在锅里蒸熟。蒸熟的大团圆馍当天不能吃,晚上要献给月亮,第二天切开之后,每人分一块,回不了家的人也会留上一块,表达对在外游子的思念。这种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我上了大学后,中秋回不了家,母亲还会给我留上一块,等我回来再吃。
 
  现在过中秋,可以买到各种各样、各种口味的月饼,但我最想吃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团圆馍。

上一篇:香樟高下与云齐 [2022-09-09]

下一篇:停 电 [20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