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渭河传 55 (作者 王若冰)

编辑:金梅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然而,恰巧是原始人类对文字和世界那种朦朦胧胧的意识,催生出中国汉字朴拙迷人的线条,让人们至今对大地湾人和半坡人留在陶器上的那些刻画符号所呈现的审美情趣沉迷不已。

    大体是由于汉字自它们伴随渭河古老涛声诞生的那一刻,就在承担记事功能的同时,已经具备了一种形神兼备的审美趋势的缘故吧?汉字在它发展成熟之后,便立即从单一的记事符号中脱身而出,上升为一种供人欣赏、品读、把玩的艺术。

    甲骨文诞生的时候,渭河已经将在自己浇灌下经大地湾人、半坡人和后来仓颉一手哺育的汉字种子,传播到了中原。在那里,这些沾染着黄土芳香的文字被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用以记述殷商时期的重大事件。但那些承袭了渭河流域最早诞生汉字的基本形态的记录者,在有更多的文字可以记录更多、更复杂的事物的同时,由于刻写工具和刻写材料状况不同,让大地湾人、半坡人创造的那种似是而非的汉字书写形态,朝着书写艺术的境界大大前行了一步。

    当初,那些俯身在零碎龟甲兽骨上刻写后来被称为甲骨文的书写者,还没有意识到发源于渭河中上游的汉字在他们手里完成族群演化之后,即将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艺术。因为那时的甲骨文,仅仅是书法艺术诞生的萌芽时代。它的成熟与发展,还需要更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土壤,需要更多的人在不同质地的书写材料上以更加多样的方式进行书写,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汉字艺术更加真实的艺术魅力。

    就这样,当转身朝诞生过中国最早汉字的渭河流域遥望的时候,我看见了周原和渭河平原上甲骨文之后的金文、石刻文所绽放的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光芒。那种文字的光芒下面,更多的文字被书写者内心的激情唤醒。那些俯身文字的书写者,也被他们刻写在青铜器物、石碑、石头上或者后来书写在竹简、纸张上的汉字迷人风采深深陶醉。

    公元 7世纪到 10世纪,渭河和她的其他 7条支流环绕着长安城。商业、文化和艺术的高度文明,已经将长安城打造成当时的世界艺术中心。大唐初年,长安城即将诞生像后来的柳公权、颜真卿这样的书法大家。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埋藏在宝鸡市凤翔县三畴地下 1000多年的 10个形状如鼓的古代石刻作品被发现的时候,还是在书法名家高手林立的长安城引起极大震动。后来,杜甫、韦应物、韩愈都对 1000年前生活在渭河之滨的书写者和石刻工匠联手创造的这 10个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的大篆石刻艺术精品赞不绝口。直到这时,人们才惊喜地发现:原来中国书法艺术的根源,在大唐都城附近的渭河两岸!

    这十个形状如鼓的石刻作品,就是后来被称为中国石刻之祖的石鼓文。现在,如果沿渭河顺流而下,或者从西安经咸阳溯渭河而上,矗立在宝鸡城区渭河南岸的石鼓博物馆,就是后人为怀恋这十个将中国汉字上升到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的石鼓而建造的。博物馆附近的渭河岸上,还有一个叫石鼓镇的地方。

    石鼓文诞生的时候,那时叫作陈仓的宝鸡渭河南岸不是一片荒芜,就是淹没在渭河下面的渭河河道。因为那时是距盛唐1300多年,距现在 2700多年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 761年,为从西戎手里收复岐山、沣水一带的土地而阵亡的父亲秦襄公守了三年孝的秦文公,带领 700士卒,佯装狩猎的样子,从渭河上游天水境内来到渭河中游宝鸡,探听占据在这里的戎族虚实,踏勘迁都地点。从现有史料可以看出,秦文公此行最大的收获,是确定了将秦国都城从天水境内的西垂宫迁移至陈仓。如果没有石鼓文出现,我们自然不会知道以游猎为名,即将对盘踞在岐沣之地的西戎实施复仇性进攻的秦文公还曾经在这一带游山玩水、赋诗题词,并在不经意间为后世留下了中国最早的石刻艺术作品。

    这十个以籀文,即我们所说的大篆记述秦国国君游猎之趣的石刻作品的诞生时代,至今存有争议。其实,石鼓文到底诞生于周宣王、秦襄公时期,还是诞生于秦文公时代并不重要。对于在渭河两岸孕育数千年,已经从甲骨文和金文中脱胎换骨,彻底幻化为一种书法艺术的石鼓文来说,它那从刻画文字符号中涅槃的书写方式和结构形态,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的审美情趣表明,渭河的古老神韵,让中国汉字在它的故土获得了艺术上的重生。

    如果要从源头梳理汉字上升到书法艺术的过程,我们还必须从诞生于西周、盛行于秦代的石鼓文上出现的籀书——大篆,再往回走,在弥漫在渭河北岸的周人所创造的青铜之光那笔笔入里的青铜铭文里,寻找书法艺术最初的呼吸。

    那么多绽放着黝黑凝重幽光的青铜器物摆放在一起的时候,一种神秘和悠远的情绪就会悄然袭来。但当俯身还残留着岁月绿锈残迹的青铜铸造的礼器、祭祀器和生活用器上,端详那铭刻在青铜器内侧、底部的一笔一画,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些正在成长中的汉字所记述的 3000多年前,生活在渭北周原上的西周王室、贵族和庶民百姓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还有这些青铜铭文的书写者和镌刻工匠,面对中国汉字所激发的那种让人着迷的激情与创造才华。

    我此生见到的最多的青铜器铭文,是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甲骨文在殷商出现的时候,其功用仅仅局限于占卜问卦。后来虽然出现了青铜器,但商代可以从龟甲兽骨上转刻到青铜器上的铭文寥寥无几,书写风格也还笼罩在甲骨文的阴影里。直到生活在渭河北岸台地上的周人,将一度东移中原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再度扭转到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之后,一个全新的时代让甲骨文脱胎换骨。以周原为中心纷纷诞生的青铜器铭文——钟鼎文的出现,预示着中国书法艺术迅速成长的时代来临。

    西周时期的金文或曰钟鼎文,是由书写者和青铜器、青铜铭文制作者共同完成的书法艺术。 (连载 55)

上一篇:种麦送喝祭 (作者 郑宗林) [2014-10-14]

下一篇:后唐秦王李茂贞 (作者 漃磬) [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