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杂文荟萃

生·活·死

编辑: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5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我不是哲人,即便有大把的时间也很少坐下来思索些关于生与死、拥有与虚无这些富有哲理性的问题。我就这么浑浑噩噩地活着,日复一日地为生计奔波,为金钱奔波,为了能够过上舒服的日子,忘我的奔波。我已经不知道我是金钱的奴隶,还是金钱是我的奴隶,只知道钱来了,为我所用,用完了,再去为金钱耗心费力。

  就这么生活着,小烦小恼地生活着,小收小获地生活着,却是很少思考自己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当我真的有一天坐下来好好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居然鄙视了自己几秒钟,是的,是鄙视。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走向死亡,对所有有幸来到这个世间的人们来说,生是平等的,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一律是赤条条的。而死,同样是赋予了与生同等的权利,不会因为你的权利地位亦或是财富名气而让你永生,上帝送给你生的权利的同时,也同样赐给了你死的恩惠。

  坐在办公桌前,品着热气腾腾的清茶,透着窗户欣赏堤岸边杨柳依依在春风里婀娜多姿的轻舞,阳光下穿来飞去的鸟雀,我感叹,今天的天气真好,春天真美,这时明白,自己是活着的,活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

  因为是好好地活着,无疾地活着,总以为,死是很遥远的事,甚至,当谁家传出的哀乐声进入自己的耳朵时,也只是认为,死是别人家的事,我只是一个“死”的旁观者。

  每天,我都在考虑好多问题,甚至解决一些问题,而死,始终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仿佛,死,是一个高端的难题,不用思考,也轮不到我去思考。

  贝多芬说:不知道死的人真是可怜虫。

  而诗哲们又说:只知道死的人也是可怜虫。

  很遗憾的是,无论是贝多芬的名言,还是诗哲们的结论,于我而言,都是一种悲哀,因为,在这之前,我就是一只可怜虫。

  是的,现在,是得好好想想这死的问题了,

  我知道,我明白,我能在这打字,说明我还好好的活着,但我更知道,明天的我,肯定会死去,和所有死去的人一样,会消失在这个世界,也和所有活着的人一样,等待死的到来。

  想到死,悲观开始充斥所有的脑细胞,既然人总要死,死时又不能带去任何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何必一天到晚地奔波劳累呢?如此消极的想法一旦显现,人生,顿觉了无生趣。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知道了死,也只知道死的这个问题了吧。

  一旦想到死,脑海中就会出现好多过去的影像。

  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个在田野里追逐蝴蝶奔跑的小女孩,她死了;成长的烦恼,那个在学校里用公式解题的女学生,那个羞羞涩涩情窦初开的少女,她死了;那个花前月下听着初恋的情人甜言蜜语的女郎,她死了。

  今天以前的我,死了。我只知道以前的我死了,却无法知道死在哪,葬在哪,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我无法诘问一个叫做岁月的掩埋者。

  忽然间,我笑了,我笑那些玩弄权术、用卑劣的手段去压制打击那些正直善良人们的为官者;我笑那些为富不仁者的狼心狗肺们;我笑一切令人可笑的一切,包括那些伪君子们。最终在死的面前,脱下所有的豪华装束,与众生平等,低劣的灵魂留给世人所唾弃。这时,我倒真要感谢死了,死,让罪恶消失。

  我也庆幸,庆幸那些用生命铸就真理、缔造美好的人们,他们是死了,但却让高尚的灵魂站立。

  知道了人终有一天必死,是否就意味着人生就毫无追求?

  周国平说:我相信一切深刻的灵魂都蕴藏着悲观。周国平还说:深刻更在于,无论获得多大成功,也消除不了内心蕴藏的悲观,因而终能以超脱的眼光看待这成功。我仔细地琢磨着这两句很富有哲理性的话。

  人不是为死而生的,死不是生的目的,人最终的目的甚至不能确定,但在生与死之间,却有个活的过程,这过程也非是一个等待死的过程,我们更不是那等待戈多的流浪老头。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除了大自然,不死的也只有一种,那就是精神,而唯有真、善、美的精神,才能得以永恒。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活的过程中铸就一个不死的、高尚的灵魂。

  岁月的长河里,我们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是,我们也曾托起岁月里的帆船从我们身上走过。当我们高山仰止的时候,会感谢那一路相伴的绿色小草。生死我们无法把握,生与死之间,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全在自己。

  此时,我已心胸开阔,释然醒悟,明白什么叫做:“一切深刻的灵魂都蕴藏着悲观,内心蕴藏的悲观,因而终能以超脱的眼光看等这成功”这句话了。

  我还是用周国平的话作为结尾吧:

  今天我活着,而明天我将死去——所以,我要执著生命,爱护自我,珍惜今天,度一个浓烈的人生。

  今天我活着,而明天我将死去——所以,我要超脱生命,参破自我,宽容今天,度一个恬淡的人生。

  (作者:紫翎忧)

上一篇:守住你的那口“井” [2012-05-25]

下一篇:促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宝鸡 王顺… [201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