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杂文荟萃

杂文辩

编辑:张秦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杂文的引索

  杂文渊源流长。从先秦诸子,到后来的诸多文章大家,皆有杂文华彩。史籍经典,更不乏优秀杂文篇章。诸如《左传》、《史记》、《国语》、《国策》、《公羊传》等典籍中都有精彩的杂文篇什。那些些文采飞扬意旨深邃的论辩文字,论道论世、论朝论政、论人论事,激扬文字,纵横捭阖,摧枯拉朽。只是那时候还没有像后世如此这般的文体归类界定,也便没有杂文之说,也就是文章的具体名称阿猫阿狗什么的而已。只是到了封建社会终结之后的民国时代,也就在那个社会转型,军阀混战,枭雄弄世,民族遭难,百姓遭殃,国将不国的乱世时代,鲁迅“横空出世”,杀将出来,哗啦啦扯起了杂文的大旗,先生语出惊世骇俗,先生文章醍醐灌顶,先生论道醒国醒民,先生也将杂文引领和挺拔到一个划时代的高度,顿使杂文异军突起,成为与黑暗的旧时代搏战的投枪与匕首!新中国成立后,杂文也曾热闹繁荣过,可惜只是昙花一现,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杂文遭遇了灭顶之灾,一些杂文家也相继因杂文延祸。以至后来有了“如果鲁迅还活着会如何”的传言。现在报章上已有当年相关的当事人开口说话,证实确有其事的文字面世,说明此传言并非虚妄之言。杂文的坎坷命运可见一斑。

  杂文的特质

  所谓杂文,其实就是“杂体文”的简称,就好象白人、黑人,其实就是白种人、黑种人的简义。不过这只是就名称而言,二者又是有本质意义区别的:杂文属于杂种血统,白人、黑人各自则属于纯种血统,他们如果与其他人种或通婚或发生性行为,生育的后代,便成为具有父本与母本血统兼具的“混血儿”,不再像父母那样,或是纯粹的白种人,或是纯粹的黑种人。在生物品种学意义上,这种不同种群之间的共同杂交繁殖,便成为杂交品种。不论动物还是植物,凡是杂交品种,便兼具了其父本与母本的遗传优势,所以人类一些动植物领域的科学家毕生在进行这方面的杂交研究与实践,且卓有成效。这不论从生物生命科学价值方面看,还是在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一些农业科学家在水稻杂交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与显著成果,便是最好的说明。这方面的研究,大概属于生命遗传科学范畴吧。笔者在这里只是借喻、类比而已,是想借此说明杂文的品质。杂文大概便是这类性质的杂交文体吧,且是多种文体杂交,其文体里兼具文学、新闻学、评论学等诸多文体的“生命元素”。就是说,杂文里流淌着多种文体品性、多种文体遗传基因、多种文体生命元素的血液。也因此,杂文兼收并蓄,吸收和优化组合了多种文体的特质及其社会功能,形成了自己特立独行的个性风格及其社会价值功能,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独成一格的文体种类。

  杂文的尴尬

  杂文的处境却并不妙。以世俗的眼光,杂文便是所谓“狗杂种”吧。更有甚者,因杂文而延祸的事情也曾发生过。现在虽然社会环境宽松了,但杂文依然像是后娘养的,仍然处于“弱势”社会地位。何以见得?请看:一些官员便对杂文很不待见,对杂文作者、杂文作品持有偏见,视为“刺儿头”,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杂文被边缘化,成了“啥都不是”,成了“另类文章”,文学、新闻、评论都不认同杂文是自己的种群、自己的族类、自己的兄弟,杂文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可以佐证杂文尴尬身份的是:一些文学杂志以及报章文化副刊没有杂文立足之地,一些媒体的新闻版面上难觅杂文踪影,一些报刊的评论席容不得杂文……

  杂文的申辩

  杂文姓杂,这正是杂文的优势所在。杂文属“杂交品”,博采众长,自成风格。杂文杂交而成,这既符合自然进化规律,也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人们不应以偏见待之。杂文性烈“嘴臭”,好实话实说,爱说扫兴话,喜欢揭短揭丑,常常“哪壶不开提哪壶”。杂文这副德行,实属秉性使然,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即便是太平盛世,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况且如今天下并不太平,社会并非尽善尽美,人间也并非没有丑恶现象,恰恰相反,在我们社会,各种假恶丑现象并不少,社会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并不少,贪官污吏也并不少。对这些现象,杂文怎能忘记自己责任,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装聋作哑,不发出自己的声音!社会应该允许不同声音,只允许歌颂,不允许批评,决不是正常现象。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大凡“清一色”,便意味着灾难,这已为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无数历史事实所反复证明,也当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创造、疏通、顺畅自由表达的环境氛围,允许不同声音,宽容不同声音,倾听不同声音,天塌不下来。同理,官员听听杂话、读读杂文,并有所思考,未必没有好处。报章杂志、文学刊物,辟出杂文园地,刊发些优秀杂文,或可成为一道特色风景,增添色香味形魅力,增强思想性思辨性艺术性社会性现实性色彩,增加内涵外延的丰富性与厚重度。如此,岂不甚好!

  盛世依然需要杂文。

  杂文不可刀枪入库。

  政治家官员们应该有包容杂文的胸怀与气度。

  谁又敢断言,今后不会再有历史悲剧的重演?

  谁又敢妄言,杂文没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袁敏杰)

上一篇:“民告官”的法理意义 [2012-04-15]

下一篇:把农民的心灯点亮 [201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