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杂文荟萃

写给我退休的第九天(宝鸡凤翔 曹权利)

编辑:王亚恒 来源:芳菲随笔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7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今年十月九号,我整六十岁了。十月底,我正式退休了。现在是十一月,严格地讲,我已经踏入六十一岁门槛了。按照我们庄稼人的说法,自已成了半截入土之人。对自己来说,今年的十月和十一月,虽然只差一月,意义却非常不同。


  今年是虎年,明年是兔年。老虎威武勇猛,兔子温顺柔和。看来,自己到了耳顺之年了。听到什么都不会心潮澎湃,也就很少激动了。回头看,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不,一晃就退休了。


  然而,年少时,感觉时光特别漫长,距过年还有半年,就开始掐指头算。一算计离过年还有一百多天,心里就急,觉得距离过年吃好吃的还遥遥无期。


  儿时,有时候也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比如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时间像长着飞毛腿似地急急跑来了,越是担心考试那一天的到来,越是觉得到校还没有几天,期中考试和期末就到来了。


  难怪我会想起宋代诗人朱嘉的《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你看,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服兵役结束后,就娶妻生子,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年初想做的事,才准备做,或者还没有做完,一不留神,距离过年就没有几天了。


  只有在静静等待某件事的到来或结果时,才觉得时间有点慢。这样也好,做一件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心里也就有了盘算。节假日想办的事,首先得考虑时间够不够。时间够不够,成了自己做事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选项。

图片

  年少时,一天去三次学校:早上,上午,下午。时间也就是“一早上”“一上午”“一下午”开始计算的。在部队那些年,是以“一周”来测定的。


  因为星期天是属于军人自己的时间。不像儿时,虽然星期天可以玩耍,但毕竟做作业在先。脱下军装后,则是以“一月与一季”来计算衡量的。


  满六十岁之前,自己还是个职业人。从十一月一号开始,职业人就变成了退休人。也好,虽然这是一个新的行列,再也不用算计时间了,再也不用担心迟到了。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


  当过了五十岁,突然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了奔六(奔向六十)的感觉。


  年轻时提到“古来稀”这个词,好像觉得距离自己还很遥远。现在想想,“古来稀”这个词,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稀罕的了。满六十岁,也就意味着踏进了六十一岁,就开始向着“古来稀”的年龄进发了。


满六十岁,对我这个普通人而言,不仅仅是年龄的量变,更重的要是在人生的进程中,产生了质的变化。


  今天早上洗漱完,刮胡子照镜子时,看到眼角的皱纹和鬓角的白发明显比去年多。这就说明,衰老已临幸了自己。不是自己不愿老去,而是自己觉得退休之前,对时间的安排与使用,尽与工作的目标和工资对接,以达到工资最大化。因为,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大学生要自己尽职尽责。


  自己的生日是十月九号没有错。但确切地说,是农历十月九号。也就是说自己退休时间提前了一个月。我们这一代人,户口日子都是以农历来计算的。农历差不多比阳历迟一个月。


  从十一月一号退休之日开始,所有的时间是用来打发的,不是用来挣钱的。可以不按时起床,可以不按时睡觉,中午居然有了“睡干部觉”(午休)的时间。逢人说话,居然也可以用老舍小说“我这一辈子”这句话了。

我们这一代人,是人口的高峰期,后代也是人口的高峰期。所以,人生的追求,学业、事业、家庭……件件事都格外消耗了自己许多精力。曾经的“低头看路、仰头求人”,都是为了家庭,谈不上有所作为。


  现在回头想想,当初苦苦的努力,居然是为了今天退休,是为了退休后的娱乐,是为了告别过去。告别过去最好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唯不沉湎于往日的风华,才会让自己变得轻松。


  自己的智慧和身体,自己清楚。看着比自己退休早的同学和战友,有的还发挥着余热,自己却毫不眼热。有些人要发挥余热,那是生活或野心所迫。自己作为退休之人,更多的则是思忖如何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享受生活,安度晚年。


  六十岁到七十岁这十年,自己一定设法完成计划中读书、户外、摄影、运动等任务。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加大,属于自己的时光受限制的因素就会越来越多,比如身体的原因,家庭的原因,等,有时候会身不由已。身体从强壮向衰老的过渡,如不注意锻炼,极有可能变得羸弱。


  羸弱的身体会将自己困于家里、医院里。用闲情逸致减轻病痛,用自己的爱好减轻疼痛,用户外运动养身体,才是重中之重。时刻要清楚,除过“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有重要的一个要素那就是,许多事已没有心情了。


  走在大街上,碰见本单位同年退休的人,碰见同学,碰见战友,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见面不问吃了没有,只问身体好不好。


  就拿吃来说,自己明显感到饭量不如从前了,早饭要比以前少吃半个罐罐馍。据说,七十岁以后,人的味蕾感觉都会减少一半。这一点自己还没有深切的感觉。


  过了六十岁,除了注重身体的保健外,心中要有趣。人们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趣就不觉冬天的寒凉。即便是生命一点点地退场,也会觉得快乐和自在。


  虽然凡尘喧嚣,但是,有趣的人活得并不枯燥。有趣的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个极其乐观的心态;有一个特立独行的思想;有一股执着坚持的韧劲。


  我想,高质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命一定是有趣。用良好的心理及想法调动情绪和兴趣,不断地追求,做一个有趣的人。生而有趣,乐而不疲,这是生命高质量的体现。现实中,好多生活挺有趣的人并不富贵,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我始终认为,对待老,也要实事求是,老了就是老了,不服老只是一种境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服老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反而会加速衰老。


  我的倔犟就是我手中的单反相机、手机和书桌上的电脑。这些都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单反和手机,让自己成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手机和电脑,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年轻时乐此不疲!退休后仍然乐此不疲。


  文学的爱好、书法的重拾,摄影技术的提高,身体的锻炼……等等,突然觉得这些爱好,都是艺术的追求,也是自己的第二职业。大把的时间用追求艺术的过程来消化,余生也就不会寂寞与无聊。

  

  对文学的爱好,对摄影的爱好,让自己结识了好多心意相通、三观相近之人。参加读书会,去作协办公室喝茶,户外摄影,……等,心得体会可以分享。高兴事可以分享,烦恼事也可以分担,家长里短也可以传递……何乐而不为?


  自己是一个重感情,又不愿寂寞的人。呼朋唤友,邀请文友或同行来我家自己动手打搅团;邀几个酒客喝酒,不喝酒的时候,去异地驾驶,本质上就是不甘于孤独,退休后更会是如此。


  我记得小时候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欧阳修自称醉翁,其实他只有三十多岁;苏东坡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时候,只有三十八岁。


  比起欧阳修和苏东坡三十多岁就自称醉翁和老夫,现代人六十岁才退休,有人才开始叫老汉(老头)。假如心情舒畅,这两位大诗人绝对不会称自己为醉翁或老夫。从心情和相貌以及年龄上说,自己绝对比这两位大诗人强得多。


  区作协鲁主席,以前都直呼我的名字,现在叫我老曹。同学见面,战友见面,都叫我老曹。老曹这个称呼,于自己而言,变成了当之无愧,也就心安理得了。老了就是老了,无需再锦衣插花,或注入玻尿酸。


  有人以二十年为界,把人的一生中分为四季,我很赞赏。


  从一岁到二十岁,则是少年之春,快乐轻松;从三十岁到四十岁,是人生的夏季,成家立业谋生立命,为主旋律;第三个阶段是五十岁到六十岁,这人生的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年代,也是一个立体的年代,上有老,下有小,必须时时左顾右盼。


  我坚信,自己的最后的二十年,是八十岁到一百岁。一百岁就够了。写到这里,我偷笑了。这是我的目标!自己奢望活到一百多岁,不现实,那毕竟是少数。

  

  活到百八十年,就达到或超过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值了。到那个时候,作为一个身体倍棒的退伍又退休的军人,可能有些步伐不稳,甚至步履有点蹒跚,但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即使岁月飘雪,自己愿与青山白头。自己盼望的惊喜终会抵达,也一定能抵达。


  自己刚好出生在十月,是玉米、苹果收获的时月,也是种小麦,播种希望的时月。说白了,也是进入冬季的时月。


  刚一退休,自己就赶上了人生的冬季,一点都不觉得可怕。我这个人喜欢冬天。冬天体重就会增加。虽然冬季有寒风,有冰雪,有冷雨,但也有灿烂的阳光。


  退休之前和退休之后不一样之处就是,消化孤独,成为主题。心平能愈三千疾。心态好,人也就不觉孤独,身体也就好,心胖体宽嘛。


  耳边频闻故人死,眼前顿觉新人多。看着眼前的老人陆陆续续离去,除了略感惊讶外,剩下的只有暗自叹息。


  刚退休时,单位办公室还给你打声招呼。生命淘汰你,却连一声招呼都不打。这一点很像现在社会的生存法则。


  说什么退休是人生的第二春,说什么六十岁到七十五岁是人生的黄金时刻。我始终认为,对待老,也要实事求是,老了就是老了,不服老只是一种境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服老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会加速衰老。


  我虽然认为这些说法不是胡言乱语,但也不完全是实话,安慰的成分多一些而已。安慰安慰也好,老小老小,老人和小孩,本来就需要安慰。


  六十年的经历,也算阅过千山与万水,也算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只要疫情退去,仍然坚持户外,拍照,感受春夏与深秋;仍然坚持写作记录生活。


  我要以米兰-昆德拉的一段话结束我这篇文章“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上一篇:心中流淌着的小湋河(陕西 徐岳) [2022-11-02]

下一篇:两车相擦的瞬间(湘潭日报社 刘义彬) [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