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风俗

天王老街

编辑:于明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天王老街在天王镇天王村里,南北走向,双日逢集。在过去,每逢集日,整个街道货摆两行,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这是乡间人的盛会。
 
  记得那些年,街南头是卖家禽家畜的,有卖羊羔的、卖猪娃的,还有卖兔娃鸡娃鸭娃的。这里颇具乡间特色,卖羊人往往牵着母羊,买羔子的要看看大羊,大羊好,他买得也就放心。猪娃的两条前腿向后绑在背上,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背绑猪娃子”。卖猪人在猪娃的背上用手搔着,有的猪娃乖乖地趴在那里,有的虽然被绑着却还像鱼儿一样跳着,边跳边叫唤。鸡娃则被圈在鸡笼里,黑的黄的麻黄的白的,唧唧地叫着,颇有趣味。
 
  卖吃食的摆在街中间,也少不了吆喝。一位卖豆花的老者,一只眼睛总闭着,大人们让我们叫他“豆花伯”。“豆花哎——豆花——”“豆花伯”爱吆喝,那腔也好,吆喝起来,“豆”字很短,只轻轻一吐,那“花”字就出来了,音拖得长长的,很富有特色。我有一个亲戚叔在集上卖粽子、扇醪糟,他的吆喝声却很小,老远听不见,到跟前只听到“醪糟、醪糟”,像蜜蜂嗡嗡。他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有的人说集上认识的人太多,他是故意戴上墨镜的,那样熟人就不易认出他,不至于白扇醪糟。我问过他,他笑着说扇醪糟总有一股子烟,戴上墨镜不伤眼睛。他有一个铜马勺,还有一个铜勺子,都黄亮黄亮的。马勺里的水开后,他用铜勺子将醪糟舀来倒在马勺里,然后用铜勺子搅着。这时总会有一股子甜香从马勺里飘溢出来。喝醪糟的人坐在摊前的小凳子上,从怀里摸出一块馍,递过去,亲戚叔就将那馍掰碎泡在铜马勺里。小风箱“呼扇”几下,铜勺子搅几搅,甜香气飘几飘,醪糟就扇好了。老街上没有食堂却有卖面的,那是街跟前的人在家里将面做好后用担挑来的。担子两头挑着两个箩筐,箩筐上放着方盘,盘里放着做好的素面和臊子面。通常面还没来,吆喝声先到了:“面来了,臊子面 !”卖面皮的也挑着担子,担子两头挑着蒸笼,一头蒸笼里盛着面皮,一头放着碗碟和盐水醋水油辣子。
 
  我父亲说他在天王街上卖过甜瓜。那甜瓜是在伐鱼河沙滩上种出来的,皮儿白亮白亮,闻起来喷香,吃起来又脆又甜。父亲说他常常刚把担子放下,汗还没顾得擦呢,人就围上来了。
 
  我在天王街上卖过葡萄。那是我家在院子自种的,为了供我上学舍不得吃,母亲让我去天王街上卖。葡萄剪来放在背篓里,我背着背篓,提着一杆小秤和一个小竹篮,到了街上,在地上铺一块布,将葡萄摆放在布上,买的人挑好放在竹篮里称,这便是那个年月的常见场景。
 
  最让人忘不了的是卖西瓜的。摆一张小案桌将西瓜放在上边,人们围上来看时,卖瓜人往往不急着杀,故意吊人胃口。他先用抹布将瓜皮抹了又抹,又将那月牙刀抹了又抹,这才一手按瓜,一手拿刀杀成两半,黑籽红瓤。一半放在一边用白布苫了,另一半切成月牙似的小块。卖瓜人一边切,一边吆喝着:“甜西瓜杀开咧 !沙瓤西瓜 !刀响哩,蜜淌哩,甜得粘嘴哩 !”人们站在一边瞅着,看哪一块切得厚实大样便端了哪一块吃。记得那时一块瓜不是二分钱就是五分钱,尝一口,总让人甜到心里。
 
  光阴荏苒,时代变迁。如今随着城乡建设发展,天王老街已难觅其踪,但老街的布局,老街的店铺门面,老街上飘荡的叫卖声却仍然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让人常在不经意间想起过去那淳朴的美好时光。◎杨志科

上一篇:家乡的雷神会 [2015-08-04]

下一篇:岐山:凤鸣湖畔忆周史 [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