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水韵依依(作者 张静宇)

编辑:金梅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8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我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是从吃水开始的。

        小时候,我家住在渭北旱原一个贫瘠的小村里,为了生活,无论天晴下雨,村民们大清早就得去村里唯一的一眼水井处排队。那会儿,父亲在外工作,很久才能回趟家,于是作为长女的我,便义不容辞地做了母亲的小帮手。

        湿滑的井台上,七八岁的我双脚紧蹬在井台沿上,身子努力后仰着,小手紧抓着井口的井绳,鼓足气力使劲往上拽着,井绳上方,瘦小的母亲抓着光滑的辘轳把,双臂高举着,一次又一次摇着,重复着那个动作。随着一次次搅动,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她的鼻翼上、额头上、头发丝里冒了出来。母亲紧咬着牙,眼神倔强而自信,终于一桶水晃晃悠悠地上来了。看到清澈的井水,我顾不得钢丝绳擦破手掌的疼,高兴地喊叫。母亲用袖管抹着汗,笑着说,“咱这井虽然深了点,水质可好了。这水可是顶好的东西!你记着,以后做人要像水一样,平和谦逊宽厚,一视同仁,无论在啥环境、活到啥地步都不欺负人,更不作贱自己,这才是做人的根本……”

        那时村民们从没想过屋里会通自来水。他们最盼望的,是源自冯家山水库的北干渠水。渠水首次泄洪那天,村里人一大早围拢在渠边,个个伸长脖子瞪大眼睛张望着。期待的时刻终于到了。渠水奔腾着呼啸着来了,瞬间就清亮亮地呈现眼前。愣神的工夫里,已有村民麻利地担着水乐颠颠地回家了。性急的嫂子们,早已蹲在一边卖力地洗开衣裳了。老爷爷们在一旁乐悠悠地抽烟聊天,老婆婆们则欢天喜地呵斥着叽叽喳喳跑来跑去的孙孙们,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祖父则一个劲儿地唠叨着,“多好的水啊!这下好了,以后再碰上旱灾涝灾,咱就不怕了。在咱庄稼人眼里,有金有银不算宝,有水有粮才是根啊……”

        许多年以后,出于对祖父幼时经历的那场灾难的好奇,我在网上胡乱搜索,那场困扰了祖父一生的噩梦像幅古画般在我面前展开,无声无息却心惊肉跳——

        这场发生在1926年至1930年、令祖父一生唏嘘的特大自然灾害,在中国及世界史上都极其罕见。据民国时期陕西省赈务委员会主席、民政厅长邓长耀的陕灾报告统计,当时全省有200多万人活活饿死,200多万人流离失所逃亡他乡,800多万人以树皮、草根为食苟延残喘;旱灾发生的同时,又有风灾、雹灾、虫灾、瘟灾、水灾、火灾、烟灾、兵匪之灾一起袭来,使全省92县尽成灾区。赤野千里,尸骨遍地,以至于人人相食,惨绝人寰。祖父家原有40多口人,灾后不足十人了。祖父说,人说关中是粮仓,可却发生了那样的事,说到底是缺水,没法灌溉啊!

        第一次去冯家山水库,是缘于小学时的一次春游。奔跑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同学们欢呼雀跃,而我站在堤坝上却有了落泪的感觉。这是多美的景象啊!坚固高大的堤坝下,绿莹莹的水面伸向浩瀚的远方。碧波荡漾中,几株柳丝轻盈地垂着,一只小鸟从船头飞起,融入远方。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水还可以以这样浩淼的姿态出现!竟会这么温情、柔美、壮观!生平第一次,我意识到自己眼界之狭窄、生存环境之艰难,我的心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了!

        时光飞逝,我这个昔日的山村小丫头,经过多年的努力和锤炼,终于圆了幼时的作家梦,成为省作协的一名会员。可我知道,这些年一直滋养我的,是那如玉如画的依依水韵……

上一篇:解家滩游记(作者 闫瑾) [2014-09-28]

下一篇:美丽之碑(作者 李秉文) [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