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杂文荟萃

苗阜印象-nia nia,苗阜是我兄弟!

编辑:王沣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3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我比较爱写文章,但主要是写一些杂文、散文和新闻评论,我以前从来没有过为一个演艺界人士写一篇文章的冲动。今年五月份,相声演员苗阜来宝鸡时,我和他见过两面,我当时就对他说,要为他写一篇《苗阜印象》。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实在很忙,我一直没能静下心来动笔写。最近,苗阜又要和青曲社的伙伴们到杨凌说相声,从微信上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我决心停下手头千头万绪的工作,认真把这篇文章写出来,因为我不只是喜欢苗阜和王声的相声,更是打心眼里把他当成我的一个兄弟,对这样的兄弟,我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来鼓励他。

  我是在今年春节期间从微信上认识苗阜和王声的。第一次,是看到有人发了一个链接说是苗阜、王声参加湖北卫视的春晚,说相声用宝鸡话,我当时并没有在意。第二次,看到的是他们参加北京的一个相声大赛,当时转发的朋友加的一句话是“近十年来最好的相声,没有之一!”,在手机上听完了那段相声以后,我也毫不犹豫的转发了那句评论。后来,我从网上搜到了苗阜、王声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礼仪漫谈》等相声,听了很多遍。相声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抖包袱“,一般的相声,能有几个让人捧腹大笑的”包袱“就已经不错了,苗阜、王声的相声经常是一个”包袱“接一个,他们抖出的笑料总是让人应接不暇,每个相声都能让人从头到尾笑个不停。

  近些年,一些曾经有名的相声演员纷纷去演小品、当主持人、当电视节目嘉宾,让人印象深刻的相声演员好象只有郭德纲和他的两个弟子,那两个弟子连续两年在央视“春晚”上拿自己的老婆“开涮”,让人很是反感,郭德纲自己上了春晚以后,给人的感觉也是不过如此。正当人们对相声失望之极的时候,来自陕西的苗阜、王声“一夜爆红“,他们让大家重新找到了相声的乐趣,让大家对相声有了期待。五月份,苗阜、王声领衔的西安青曲社来宝鸡演出,当时,能够容纳一千多人的宝鸡工人文化宫一票难示,组织者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场相声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而且大家是冲着两位几个月前才出名的相声演员去的,这样的”盛况“在半年以前都是无法想象的。那天下午,苗阜、王声的相声让宝鸡观众大呼过瘾,因为没有人能在那么长的时间里笑个不停。

  苗阜、王声的相声不但吸引了传统相声的精华,而且大胆添加了很多新的时尚元素,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陕派“相声新的领军人物,他们不只是想逗大家一乐,而是时刻以宣传家乡、传递正能量为己任。宝鸡人喜欢苗阜、王声的相声,除了他们的相声本身的吸引力以外,还有苗阜对宝鸡、对陕西不遗余力的宣传。在《满腹经纶》中,苗阜让填海的精卫说宝鸡话,一句“nia nia,风浪太大咧!“一时尽人皆知。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里,知道这一历史知识的其他省份的人并不是很多,苗阜在他们的相声里非常巧妙地告诉大家,炎帝是宝鸡人。在宝鸡相声专场的新闻发布会上,苗阜说,陕西文化是他的根,宣传陕西是他的责任,他和王声想冲2015年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准备的题材有四个方面,第一是陕西的美食,第二是和陕西有关的神话故事。他说,神话和传说一类的东西,本来就是有争议的,只要是和陕西沾点边的,我就说是陕西的,你能把我怎么着吧。

  新闻发布会上,苗阜有问必答、侃侃而谈,他真诚地道出了自己对相声艺术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听着他的心声,我一直感觉,我面对的不是一个“一夜红遍全国“的名人,而是自己的一个兄弟。新闻发布会后,在一个桌子吃饭时,我对小我一轮的苗阜说,”我叫你“兄弟”咋样?他回答,当然可以,你是哥,我是弟。后来,我们在碰杯时,他一直叫我哥。让这样一个名人把自己叫哥,绝对不是我想证明点什么,而是在内心深处,我觉得,他就像是一个和我一样具有忠、孝、侠、义品格的兄弟。兄弟这个称呼,是一种心灵的相通,是一种礼赞。那天吃饭时,苗阜手里一直拿着一把扇子,他没有刻意让人看到那扇子上的字,但我注意到,那上面写的是“师恩难忘”。苗阜的师傅是郑小山,对自己的师傅,他从来都是毕恭毕敬,每当提起师傅时,都会充满崇敬地说“我的师傅郑小山先生”。对西安的所有相声老艺人,苗阜都尊敬有加,在西安青曲社运行好转以后,他们义无反顾地养起了西安的老相声艺人。苗阜说,王声的老师说了一辈子相声,却一辈子没有吃饱过饭,老人去世以后,青曲社的收入好了,就给他的老伴每月发5000元,而且给租了房子。

  苗阜和宝鸡有缘,他说,他的一个大伯在宝鸡,小时候,他经常到宝鸡来玩,后来,他在宝鸡铁路运输技工学校上了四年学。他喜欢宝鸡的美食,马营市场的擀面皮让他神往,他喜欢宝鸡的方言,“nia nia“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有人说,苗阜、王声的相声其实也就那两下,故意念错字、时不时冒一个英语单词、几个段子到处用。实际上,苗阜、王声随时随地都能“现挂”出笑料,比如,有一次在台上忘记了一句诗,他就随机应变以朗诵的腔调说“那啥,那啥,那啥啥。。。。。。”,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那啥”和“nia nia“一样成为他们最有名的“笑料”。那天下午在宝鸡工人文化宫,他们的结合宝鸡实际和现场气氛,“现挂”一个接着一个,观众的笑声一直没有停过,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底和极高的随机应变能力,仅仅靠拼凑一些段子,显然不可能有今天的苗阜、王声。

  苗阜领衔的西安青曲社2007年就成立了,他被全国人知道却是在2014年除夕夜北京卫视和湖北卫视的“春晚”。苗阜说,大年三十晚上,他和父亲开了一瓶茅台酒,他对父亲说,这酒喝完,一觉醒来,能不能成名就应该知道了。结果,正月初二,他的微博评论和转播就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个,在此前,一周也就几十个。北京卫视和湖北卫视的“先见之明”让中央电视台后悔不已,于是,苗阜、王声紧急上了CCTV的元宵晚会,戏曲频道的2014年中秋晚会,苗阜、王声再次登台。窜红的速度和影响让苗阜自己都没有想到,但是,苗阜一点都没有“飘”。他说,他每个月都会抽出十几天时间去山里让自己的心静一下,同时,认真去采风,从普通人的生活中吸取创作的灵感。一直到现在,苗阜见人还是那么客气,他热心于各种公益事业,作为西安铁路文工团的一员,他时刻没忘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苗阜、王声现在的势头,他们上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晚”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苗阜说,他们还需要学习,“春晚”还得认真去准备、去冲,上一回“春晚”,圆他们一个梦,就可能不会再上,因为“春晚”这也不让说,那也不让说。

  吃饭时,苗阜给我留下了他的手机号,和我互相加了微信,他说:“我们是“点赞之交”。对于这位“点赞之交”的兄弟,我会一直关注,并为他祝福,因为他不但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和笑声,还能让全国人民在笑声中了解陕西文化。他们的相声是继闫妮在《武林外传》中让人回味无穷的陕西话之后,又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文艺“陕西元素“。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路遥说:“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我想把这段话送给苗阜。我对苗阜说,你们的相声,正是因为扎根在陕西这块沃土上,才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宣传陕西,更不要忘记国家,如果有一天,你像有些艺人一样移民外国,我就没你这个兄弟。苗阜说,哥,你放心,陕西是永远是我的根,离了中国,我什么都不是。在舞台下面,我没有见过王声,但我想对苗阜说,兄弟,你很棒,但遇上王声这样一个好搭档,这是你一生的福分,好好珍惜,你们不要成为牛群、冯巩。

上一篇:打麻将岂止是娱乐(作者:吴利强) [2014-05-25]

下一篇:为官者当心离“三字” (作者 依雨) [201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