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金台观游记(宝鸡 刘鉴)

编辑:王沣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1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宝鸡城中之北坡,有金台古观,已历六百余载,虽世事沧桑,几经兴衰,然香火不断。祈福者不绝于途,膜拜者敬询休咎。金台区亦因之得名。足见经典文化之魅力。

   己丑年孟秋,北坡森林公园初成,绕坡引渭渠治理近尾声,坡上居民全已乔迁①,金台区政府遂投巨资,筹建道文化景观。
   壬辰冬月,齐兄②携余同游。
   沿华通西侧小巷北行百余步,出闹市眼前豁然。原乃市中心龙须沟之引渭渠,已成千余平方之广场,下有清流潺潺,上有游人翩翩。山门两侧朱红文化墙,黑色大理石砌于中央,五千言《道德经》,龙飞凤舞于其上。山门为四柱七檐③,颇具皇家风范。自山门仰视,数百级台阶,青石条铺就,两侧汉白玉雕栏护卫,依山就势,直上云端。台阶又分五层,拾级而上,二层右为太极广场,左侧草坡上修竹飘逸,掩映一亭,名曰“崇德”。三层为“迎仙桥”。桥上正中有亭,名曰“循道”,桥下环山公路,车流如飞。台阶尽处,有城郭兀然而立,高数丈。城楼雕梁画栋,黄瓦朱楹,飞檐斗拱,宛若天宫。左右钟、鼓二楼,中以长廊相接,此乃南门也。登楼回望,如在九天看人间;再回首,青松翠柏绕古观。依次游览:卧云栖霞玉皇阁,香烟袅袅吕祖殿;笔走龙蛇瓜皮书,治病去难翻耳罐;求医问药药王洞,小巧玲珑八卦亭④。流连其间,如在仙境!
   余观天下仙迹,多居名山、临大川、处高台,非观即洞。夫台观者,为察看也;居洞者,为静思也。深察以探天地玄秘,静思以寻人间正道;演八卦以求未知,推六爻而为前瞻。指点迷津,释疑解惑,劝善远恶,迎福避祸,广济众生,遍洒善缘,是故人称得道者为神仙。
   金台观名扬天下,亦因有仙。仙名三丰⑤,号为玄玄,原本武当一代宗师。然其离武当,就陈仓,盖因此地对名山、临大川。养育华夏始祖,亦为文明发端。遥想当年,仙师安居金台观,解难去病于大众,精研太极以养生。左有蟠龙,右有长寿⑥。前望天台出秀岭,下看渭水汇金陵,朝迎红日于蓬莱,夕送落霞于县圃⑦。闲看云卷云舒,问茫茫大川、巍巍秦岭,天地万物,缘何生成?问日月星辰,因何运行?
   嗟夫!渭河之谷,以高原、秦岭为堤,浩浩乎八百余里,聚云养雨、蕴雷蓄电,养育万物而不息;容纳百川而不满,奔腾归海志不移。高而能下,满而能虚,贵而能卑,智而若愚,功成而不居,此莫非大德之至道乎⑧?
   人云得道之神仙来去无踪,变幻无穷,长生不老,无所不能。余以为此乃误解矣!余读道家必修之《道德经》,皆至理名言,可为人生宝典。圣人得之,可资治世;智者得之,可成事业;众人得之,可去惑益智,养生延年。其他如《易经》、《阴符经》、《黄帝内经》乃探索天地人生之锁钥,《易》理主变,得之可预测明天,可为先知。是以孔夫子向老子问道,遂使儒道成教,吐故纳新,流传千古,成就中华文化一脉。是故鲁迅云:“中国文化的根祗全在道教。”至于炼丹以求永生,练功而求万能,乃旁门左道借人欲欺世盗名而已。秦皇汉武亦受其惑⑨。若真如其言,今三丰还居金台,老子仍在楼观,满世界徒子徒孙接踵弥肩,岂非怪事! 即使老子再生,亦怒其离经叛道矣!
   文化乃城市之魂,金台构建道文化景观,以经典资源筑魂,乃盛世之盛举,亦见其目光深远。今游览道观仙迹,所感良多,遂记之。 
   壬辰冬月初一记于金台观  
   注释:①宝鸡北坡处于滑坡区,多年来每遇暴雨,坡上居民与市区领导寝食不安。今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主政宝鸡期间与金台区党政领导研究,决定将北坡居民全部搬迁。2009年搬迁工作基本完成。②齐桢,原宝鸡市总工会主席,曾任金台区区长、区委书记。③四个柱子七个檐,是旧时代朝廷敕封建造的规范。④以上玉皇阁、到八卦亭,皆为金台观之遗存。⑤张三丰原名张通,又名君宝。元末至清初著名道教一代宗师。原本在武当山修道,后游历宝鸡,喜其山水,尤喜三座山峰,遂更名三峰、三丰。在金台观修行多年,广济众生,留有瓜皮书、翻耳药罐等,传在世212岁。金台观亦因之名扬天下。⑥蟠龙、长寿两座山,列于北坡两侧,中间隔着金陵河谷、长寿沟。⑦蓬莱、县圃,传说中的仙山。县圃在昆仑山之巅。⑧《道德经》第41章“上德若谷”。在老子的思想中,山谷是道的象征。⑨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经惑于长生不老之说,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以求仙丹,上当受骗。                                                                                               

上一篇:腊八思粥(宝鸡 肖吉萍) [2013-01-17]

下一篇:过年随笔(宝鸡 方枚) [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