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面(宝鸡 刘周社)

编辑:张秦 来源:宝鸡杂文散文荟萃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9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关中人,尤其是西府人爱吃面。先不说吃,光是提说一下就来神。几个人打赌,赌注可能就是面。谁输了就有人喊起来:走,下馆子咥面去!另一个说:我咥两大碗裤带面,外带四碗哨子面。第三个说,吃瓜熊哩,得放开肚子咥美,他叔来十碗肉臊子面,外加一碗大宽干面,多放辣子多加肉!第四个说,我是细色人,吃饭讲究。先来碗手工挂面哨子面,再来碗手工檊的酸汤面,第三碗咥辣子面,第四碗来铡面,第五碗上裹裹面,第六碗菠菜面,第七碗,韮叶面,第八碗,净净口,来碗少醋没辣子的扶风面……正说得起劲,那边赌输了的人气不打一处来,恼恼地骂:亏你个烂先人!你想把你爷吃倒灶吗?你是败家子吗?另外几个人也借机起哄:就你外样子,头光得象个捶子,嘴大得象个簸箕,腿拗得象个箩圈,胳膊弯得象个牛轭头,手指头粗得象椽,比旧椽还黑。洒泡尿照照自个嘴脸!老鼠进了文王庙,还东摇西晃装斯文,也不怕把天底下斯文人都臊死,弄出人命案子……一伙人骂着,闹着,笑着,进了馆子。

       西府人活得有滋味,男人讲吃面,女人讲做面。女人做好了面,男人往人前一端——红红的辣子,筋道的面条,香香的味道——惹得别人肠子响,觉得这个在人前显摆着吃面的家伙有福,八辈子老先人烧了高香。

       面做的好的女人就是好女人,好女人有好身价,好口碑,也有训服男人的好手段。她的法宝有二。男人若没成色,一是不给做面吃,二是晚上上了炕不许碰。这两招厉害,不战而屈人之兵。男人见此二招,立马成了霜打的茄子。看着别人在人前挑得高高地吃面,就感到自个灰头土脸,恨不得把头塞进裤裆。到了晚上更气人,水灵灵的媳妇嫩生生的,却是背对而眠,碰都不让碰。平日的体贴温柔换防成了寸土不让。一次次火力侦察,蠢蠢欲动,媳妇都不招识,不接火。熬煎,熬煎,这夜真长啊!就象过了十年八载!若想霸王硬上弓,弄得生分了,媳妇采取保全措施,住回了娘家,就在十里八乡丢尽了脸面。

       西府男人好面子,越不敢惹媳妇的人,在外人面前越是胡吹冒聊。而这种胡谝,也多半与吃面有关。这个说,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老婆叫我收拾得服服贴贴,做好了面,搅不开,端不到嘴边,我连眼都不抬!不让出门,她连院子都不敢去!有人马上揭老底:丢人显眼的东西,你也不怕西北风吹走了舌头!前些日子,一个女人三更半夜往家里打电话,说是找黑老板。媳妇追问:黑狗,你是哪里的老板,你和这个女人啥关系?吓得没出息的东西憋红了脸,一看,不偷都象贼!媳妇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下炕!你说,你跪到跟前,鸡捣米一样磕响头来没有?真是猪尿泡蒙了脸,不知道个臊!另一个接上腔说:拴虎,你猪黑甭笑老鸹黑。你媳妇生了气一跺脚,你就剩下尿裤子了。说说你为啥三天两头躲在灶伙吃饭?明摆着,狗蹲着吃独食哩。吃的啥?光棍汉才吃的老鸹!……大家哈哈笑着,又一个说:只有虎虎有福,成天在镇上修车子,一回家,媳妇怪心疼,一手端碗热窝面,一手解开上衣扣子,拖着腔,象旦娃一样细声细气地问:我儿,先吃面还是先吃奶?虎虎急了,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双目一竖,吼道:看我不把你放了炮!一伙人轰笑着。有人笑出了眼泪,有人吸不住鼻涕,有人拧了肠子,滚在地上喊爹叫娘。

       西府人吃面,最讲究的数岐山人。岐山人眼里,面中学问大,历史长,文化深。一碗臊子面,连接着天与地、人与神、生者与逝者。故尔此地有一习俗:泼汤。凡吃臊子面,第一碗面先端出院子泼汤祭天神,再在土地堂前泼汤祭地神,三在灶王爷前泼汤敬家神,后在祖案前泼汤并献饭祭先祖。安顿好诸神及先祖,才先长后幼、先男后女顺次吃起。过年走亲戚,晚辈先去拜长辈,俗称纳礼,很隆重。礼品便是两把挂面。足见面在此地份量多重。岐山人会告诉你,这有学问,有典故。周文王发迹于岐山,当年因发明了挂面,重病的老母便延年高寿。从此传下流俗:过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就只收挂面!挂面里有晚辈的祝福,有长寿的信息。两把面,细长,齐整。喻吉,喻人丁兴旺,喻孝顺,喻二老俱在,益寿延年。老人见了礼,便是见了孝心,见了祝福。当爹的乐得胡子一跳一跳,说不出话;当娘的兴得脸上放光,笑绽开两朵墨菊花。

       岐山臊子面是岐人饮食中第一品牌,有九字真言: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喜事办得红火不红火,客待得好坏,先要说面吃得咋样。

       面是好五谷,但有时又成了杀威棒。当嫂子的教训家门兄弟:短寿死的,你忘了我是你丈母娘家门人?不巴结我,迎媳妇时,往你面碗里多放一把盐!家门兄弟猴着脸道:不吃还不行?牛不喝水你能强按头?嫂子道:没啥,就是娶不回媳妇!兄弟一听,立马变成乖乖虎。此地风俗:迎亲时,丈母娘要给新女婿做碗荷包蛋面。这碗面里五味俱全,是丈母娘的下马威。面是由小姨子或家门中嫂子端给的。小姨子或嫂子更厉害,再狠着心往碗里放盐,放醋,放辣子,算是见面礼。新姑爷一见面端上来,头先大了。他恨不得爬下磕响头,乞求放一马。但这是规矩,娘家人要见识一下新姑爷的出息。吃得了苦,受得了罪,才算个男人,日后才能有指望,媳妇才能享福。是男人就得过这一关!新姑爷于是硬着头皮吃,吃得呲咧着嘴,冷汗加热汗,红脸变白脸,肚子里翻江倒海。一碗面下肚,已领教了娘家人厉害,从此便大半成了妻管严。

       岐山人见面打招呼也不离面,言语风趣。长辈病愈,见了问:老叔,昨晚上梦见你老百年了,你咋从坟里爬出来了?长者听了高兴。梦是反的,梦见谁死给谁添寿,回道:没法子,阎王爷不收,再三求他,都不招识我,脸吊得二尺长。问者叹口气:哎,这阎王爷真是老糊涂了,耽搁了我吃臊子面!象要等着过白事。答者听了,不仅不恼反而乐了,他知道这话是祝他长寿。但一开口,却是开心地笑骂:急啥?想抢孝帽吗?想摔瓦盆吗?轮不上你!不过,等我到了阴曹地府,会念叨你,天天晚上陪你说话!晚辈笑着吐一下舌头,又朝周围人做个鬼脸,闪了。

       岐山人吃面,最红火热闹、最讲究的要数流水席。无论谁家过红白喜事,总是一村人全出动。妇女们忙锅灶,择菜下面;小伙子们当劳客,端菜上饭;中壮年立席,调度指挥;老年人热酒熬茶……早上天麻麻亮,吃面的流水席就开了。上席坐者必为长者,尊者。上席又以左位为上,右次之。尊长尽享尊严。面上了席,上席左位者不先吃,右位者也不动筷子。次席和下席坐者也各按规矩。上席动了筷子,立席的便问:他舅,他伯,调和咋么?尝着么?上位长者尝过汤,觉得满意。便说:尝着,尝着。于是,大家象得了令,几十张八仙桌,一二百人同时开吃!面是一口香,只吃不喝汤,吃不到二三十碗不丢手。汤碗象游龙,在锅灶与席口间流动。劳客们忙得欢实,脸上是汗,头上腾腾地冒热气,脚步象穿花,一个赛过一个利索,精神。坐席的宾客走一拨来一拨,一直吃到大晌午。臊子汤讲究不少。汤要煎,调上好的醋,酸而香,吃罢舌尖回甘。油要汪,汪到一口吹不透,碗里热气冒不出。汤锅哗哗地滚着,越滚汤味越香淳。会吃的人,往往等坐了三四拨才入席。这时,汤味渐入佳境。汤碗未到,席间先香了。待动得筷子,口齿间是蚀骨迷神的异香,酸是酸的神,辣是辣的韵,难以言传,只泛称酸辣香。吃不惯酸辣味的人,这时也成了饕餮,吃得忘了食忌。这时的汤又被称作神仙汤。端起碗来,你只有一个感觉:作岐山人实在是作神仙!汤上的漂菜,是铡碎的蒜苗或葱花,还有切成碎菱形的鸡蛋薄饼。碗底菜更丰富,针荕、木耳、红萝卜素臊子,白生生的豆腐丁,时令菜如蒜苔、笋、西葫芦随季加减。菜讲五色,一色都不能少。黑木耳白豆腐寓黑白分明,红萝卜、红辣子显露日子红火,金黄的鸡蛋饼寄望富贵,绿的漂菜在碗上,即是沐日附阳,喻家兴业旺,生机勃发!

       流水席的回锅汤大有来头!传说始作俑者竟是周文王。文王初年,渭河中一蛟龙(当为巨蟒)时而作孽,在河则浊浪蔽日,上岸则毁村吞人。一时民不聊生,落荒而走。周文王率众八千,历时三月,剿杀恶龙。祭天之后,分食龙肉。周文王感到,数千人分食少得可怜的龙肉是道难题。周室仁德治世,礼贤下士,积善修德,和悦百姓,使生产发展,诸候归附。现在,这蛟龙是众志成诚的战利品,自当上下同心,有福共享。于是命人将龙肉做成几大锅臊子汤,按上下长幼的顺序吃蛟汤面。先吃者不得喝汤,以确保后吃者也能品尝到鲜美的龙肉臊子汤。汤锅整整滚了三天三夜,一拨子吃罢,另一拨又欣喜地端起了饭碗。一锅同心饭,上下长幼吃得有滋有味。上者留给下者的是平等,长者留给幼者的是关爱。在下者、幼者看来,又觉得生逢其时,吃的是福巴子!这锅饭,吃出了上下同德,天下归心,形成了周礼的雏形。后经周公制礼,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历时八百一十年的周王室的强大基石!成了至今仍流行民间的礼制文化的活化石!这几锅汤,以它特殊的韵味,成了中国历史的美谈。

       周文王留下来的臊子汤在岐山村村落落的汤锅里滚着,几千年来潜移默化地教化着百姓。岐山民风淳朴,长幼有序,人际和谐,在吃臊子面上便看出些门道!
 

上一篇:雪韵(宝鸡 任晓妮) [2012-06-19]

下一篇:巡海图(宝鸡 方舟) [201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