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杂文荟萃

是水饺不是睡觉,是大顺不是大粪(西安 商子雍)

编辑:王枫 来源:《三秦杂文》2011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这篇文章,是想给大家讲几个有趣的故事,题目中所列的“水饺”和“睡觉”、“大顺”和“大粪”,是前两个故事的关键词,至于第三个故事的关键词嘛,则是“江门”和“肛门”,把题目拉长一点儿,便是再加上“是江门不是肛门”这么几个字。

  不妨从第三个故事讲起。

  据传,某年某月某日,一位大官去广东江门视察。按时下官场的潜规则,在此类政务活动之中,被视察者展示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光鲜亮丽,至于肮脏丑陋的货色,那是要深藏不露的。视察者不是傻子(起码也不都是傻子),对其中的奥妙哪里会一无所知(甚至还是了如指掌),只是一般情况下不去说破罢了。为什么非要捅破窗户纸搞得大家都不愉快呢?本来就是做做表面文章的政治秀,你好我更好的和谐美景,应该是这种秀场的最佳状态!

  前面提到的那位大官在江门所面临的,好像就是这么一种场面。扑面而来的莺歌燕舞,无疑令此官心旷神怡,有道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于是七言两句脱口而出:“站在船头望江门,不是小变是大变。”由此亦可知,此次视察是行船看花而非驱车看花,当然,更不是走马看花。

  大官脱口而出的七言两句算不上好诗,但也没什么明显的毛病,“歌德”嘛,他是循常规说话。问题出在说到“江门”二字时,他用了粤语的发音(这也许是为了显示入乡随俗的亲民姿态吧),于是听起来就成了“站在船头望肛门,不是小便是大便”;当然,这也是一句大实话,只是放在法相庄严的语境里,就显得可笑了。故事结尾是,船到码头,被视察者毕恭毕敬地请大官上岸:“请×××去用便饭。”眼下官场接待,别管怎样奢侈排场,倒是都以“便饭”相呼的,在江门无疑也必须这么表述,只是联系到前面那七言两句,未免让人忍俊不禁。

  现实生活中果真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吗?我怀疑。不过,老百姓茶余饭后编段子拿大官开涮,倒不是什么坏事儿。要知道,在现代民主社会里,所有公共人物(当然也包括为官者),都是公众的娱乐对象,而心平气和地面对民众的娱乐甚或嘲弄,则是为官者必有的质素。据我所知,在美国,用夸张、变形等手法给总统造像,是司空见惯寻常事。一次,有人竟然把总统罗斯福画成了一只猴子,罗斯福看了不但不生气,还买了好多本刊载有这幅漫画的杂志送给朋友,让大家开怀大笑一番——啧啧,你看看人家!

  该讲下一个故事了。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的一个小朋友赵平(笔名五味子)南下深圳谋生,艰难打拼之余写了不少好文章。这些文章,先是被我在《西安晚报》上陆续发表,后来又由我作序,结集成《漂泊心情》一书出版。其中一篇名曰《学粤语》的文章中,有着这样的趣事:一位初到深圳的西安人在饭馆向女服务员发问:“水饺多钱一碗?”被对方理解为“睡觉多钱一晚?”险些被当成臭流氓遭遇暴打。后来见到赵平,当面质询此事的真实性,他笑而不答。看来,和第一个故事一样,这也是那种有点儿小聪明的人,在茶余饭后编出来的可以让老百姓哈哈大笑的段子。

  尽管如此,以上两个故事在供人一乐的同时,也还有着别样的意义,这就是告诉我们,在疆域辽阔、各地方言五花八门的中国,推广普通话对改善交流是何等紧要。对这个话题,后面还要再说,这里先来讲最后一个故事。

  上个星期,一位当年曾和商子秦一起在宝鸡市京剧团谋生,现已定居比利时多年的音乐家回西安探亲,几十年不见,我们约定小聚一下,地点选在西安饭庄。前面提到“推广普通话对改善交流是何等紧要”,但音乐家夫妇虽去国多年,却依然是一口地道的西安话,这让一贯喜欢说方言的我,顿生“不亦快哉”之感。参加聚会的还有与我、与子秦相熟的一位较大的官(他和这位音乐家是亲戚),“是大顺不是大粪”的故事,就是由这位较大的官讲述,真实性没有任何问题。

  话说,某年某月某日,一外地政要率团来西安访问,遵照礼仪,宴请是必不可少的。宾主推杯换盏之处是在赫赫有名的德发长酒店,宴会的最后一道美食是同样赫赫有名的太后珍珠火锅。在如同菊花绽放的熊熊火焰映照下,服务员给每位宾客的小碗里盛翻滚着珍珠饺子的鸡汤。每个小碗里珍珠饺子的个数是不等的,但不管是几个(包括一个也没有),服务员都会送上一句吉祥说辞,诸如一帆风顺,好事成双,三阳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外地政要小碗里的珍珠饺子不多不少恰好是6个,作为东道主的西安的一位较大的官立即表示祝贺,指着客人的小碗大声说道:“顺!”不过,我们这位父母官在大声说“顺”时,用的是地道的西安方言,而西安方言中“顺”字的发音,又和“粪”完全一样,于是,尊贵客人的脸上,顿时现出了困惑。见到这种状况,热情的东道主指着客人的小碗进一步大声解释:“大粪(顺)!”话音没落,桌上已笑倒一片……

  大概是从五六年前开始吧,由于某种说不清的机缘,我和语言文字工作有了一些瓜葛,先后参加过对西安市、西安下属区县、以及宝鸡市一些单位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验收。在这个领域里,我的顶头上司是市语委(全称是西安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王焕荣老师。王老师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皆属一流,比如,南非世界杯期间,我在电视台有一档每天用方言播出的“老商侃球”节目,王老师看到后立即很不高兴地批评说:“在大众传媒上说话,为什么要用方言?”我赶忙陪着笑脸解释:“我是给电视台打工,人家让这样说,没办法……”王老师毫不退让地板着脸继续批评:“什么没办法!你了解国家的语言文字法规,应该坚持原则……”

  前面我曾经说过:“在疆域辽阔、各地方言五花八门的中国,推广普通话对改善交流是何等紧要。”但同时我还认为,为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作为地域文化重要载体的各地方言,也应该长期保存下去。把话题再拉回到“是大顺不是大粪”这个真实而有趣的故事上来吧,倘若没有了丰富多彩的方言,那这么一顿宾主握手言欢的宴席,还能够在尽享美食以外,生发出那么大的欢乐来吗?

  我的这种看法对吗?但愿王老师不会又对我的“谬论”横眉竖目!

上一篇:写给宋楚瑜先生的政治悼词(宝鸡 王枫) [2011-09-05]

下一篇:打贼(作者:曾颖) [201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