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风俗

臊子面传说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8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西周的时候,周文王和他的祖先就在岐山定居。那时,还是部族,他们出外打猎,当他们行至渭河畔时,只见一条大蛟龙从水里腾空而起,张牙舞爪,遮天蔽日。这只蛟龙经常在空中兴妖作怪,残害庶民。有时,在空中卷起阵阵狂风,遍地飞沙走石,吹得墙倒房塌,吹得牛羊杳无踪影。有时掀起漫天乌云,大雨倾盆,河水泛滥,村舍淹没。万恶的蛟龙,夺去了许多人的性命。周文王和他的部族早对这条吃人的大蛟龙恨之入骨。今天见它又出来兴妖作怪,不禁怒起心头,一个个剑拔弩张。这只大蛟龙在空中翻滚了三圈,张开盆一样的大口,又要行妖。说时迟那时快,周文王命令手下人一齐弯弓射箭,霎时间空中响起了箭鸣声。大蛟的两眼被射瞎,咽喉被斩断,挣扎了一会,从空中跌落下来。周文王走近一看,只见这条大蛟龙足有五丈多长,一千多斤重。大家高兴地围着蛟龙唱了起来:"蛟龙作恶兮,伤害庶民,渭水泛滥兮,不得安宁。文王积德兮,为民除害;普天同庆兮,其乐无穷。"
  
  据说,蛟龙的肉味道鲜美,人们吃了它的肉,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周文王命部下把蛟龙抬了回去,剁成很小的肉块,做成臊子,放在几十口大锅里,调成汤。所有的人都将面条捞在碗里,周文王亲自掌勺舀汤,大家吃完面后,又将汤倒回锅里。这样,一万多人都尝到了蛟龙肉。从此,周部落在岐山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直到解放以后,周公庙内还保存着一口很大很大的饭锅,据说,这是当时吃臊子面遗留下来的。
  
  岐山臊子面制作工艺
  
  岐山臊子面相传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周代开始,一直沿袭至今,岐山臊子面五色独具,九要别陈,五色即红(辣子)、白(豆腐)、黄(黄花菜)、黑(木耳)、绿(蒜苗或韭菜),九大特点即:煎、稀、汪、薄、筋、光、酸、辣、香,它以其独特的加工原料,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神奇的传统食俗,被誉为“天下第一美食”。以一碗面而走向全国,这在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中是极其少有的。臊子面及其制作工艺不仅是单一的食品和技艺,它蕴含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已成为西周饮食文化文明的一种载体,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岐山县传说典故:“磨镰水”的由来 [2011-01-28]

下一篇:凤翔泥塑——虎 [201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