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好天 (作者 姚伟)

编辑:金梅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在西府一些地方,农村人把老年人的生日叫“好天”,给老年人祝寿就叫“做好天”。

    过去农村人见面打招呼,总是问“吃了没”,可见在那个年代能吃饱饭就是人们最大的心愿。现在农村人见面打招呼,会问你身体好着哩么,相熟的老年人见面有时会开玩笑说:“这么长时间没见你了,老家伙还活着哩?”另一个则巧妙回敬:“你个老东西没死,我咋么能抢在你前头呢?咱们的好日子还没享到头呢,阎王爷不会要咱们。嘿嘿!”如今农村生活富裕了,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了,大家的心愿就是能有个好身体,多享受这美好的日子。这样看来,把老年人的生日叫“好天”,是对老人的祝福,也寄托着大家最美好的愿望。给老人“做好天”,是儿女尊老孝亲的体现。

    我印象较深的是小时候参加舅爷“做好天”。记得那年,我随母亲翻山越沟赶到舅家时,已快到中午了。舅家有三间厦房一孔窑洞,窑洞很宽敞,土炕连着锅灶,舅爷就住在窑洞里。我走进窑洞,看到亲戚围了一大圈,窑洞最里边正中摆一张大八仙桌,舅爷坐在桌后,笑得像弥勒佛,前边空地上放一个用麦秸编的圆坐垫。母亲拽着我跪在坐垫上给舅爷磕头。舅爷头发全白了,慈祥的脸上堆满笑容,“我外孙来了,又长高了,快去吃饭吧!”舅婆给我端来一碗热腾腾的手擀臊子面,碗里油汪汪的,面条又细又长又筋道。我吃完一碗又吃了一碗,感觉这是自己吃过的最好的饭了,心想给舅爷“做好天”真好,能吃到自己最爱吃的臊子面。

    后来生产队政治和生产任务紧,繁重的劳动和生活负担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给老人“做好天”也渐渐淡去了。

    在农村,人们比较看重一生的两头,生要生得稀欠值钱,老要活得安康快乐。小孩出生后“做满月”“过岁”庆祝,是向人们宣告一个新生命、一个宝贝福娃出世了;给老年人祝寿“做好天”,昭示着这个家庭的殷实、和谐与重孝道,说明老人活得安康自在。现在农村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老年人留守在家,他们不为吃穿发愁,只被孤独困扰。老人吃苦受累拉扯儿女成家立业,儿女在外奔波也是为了老人和后辈过得安逸些。后辈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老人是他们的爱心牵挂,有了这种寄托和牵挂,他们的奔波辛劳才有价值,中华民族才生生不息。为了这份寄托和牵挂,他们才很隆重地为孩子“过岁”、为老人“做好天”,这既是儿女平日里对老人照顾不周的一种补偿,也是中华儿女尊老爱幼美德的传承。

    给老人“做好天”算是家里的大事,除了亲戚朋友前来祝寿,主家也会邀请家门户族上了年纪的老人同来聚宴,并盛情招待来客。早间,儿女先将一碗长寿面敬给老人,祝老人健康长寿,再用几个凉盘和臊子面招待来客。客人到来先后不一,锅里热汤热面也就不断,招待一拨又一拨,像过节一样热闹。午间,招待酒席颇为丰盛,凉拼热菜摆满了饭桌。亲友们会把老人拥到上席,敬酒夹菜,送上祝福的话语。吃喝到尽兴处,端上生日蛋糕,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孙儿们没大没小地抓一把蛋糕,给老人抹一个大花脸。大伙吃着喝着笑着,分享着这份真情和快乐,浓浓的亲情便溢满了农家小院。“好天”意味着吉祥,体现着健康,彰显出富强。老年人的生日是“好天”,祝愿老百姓的每一天都是“好天”,中国的每一天都是“好天”。

上一篇:记忆中的耕牛 (作者 张峰青) [2014-10-14]

下一篇:种麦送喝祭 (作者 郑宗林) [201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