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美声散文

行走宝鸡(戈壁赶海人 山沉)

编辑: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作者:戈壁赶海人(网络)

  朗诵:山沉(宝鸡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在宝鸡工作生活四年,我深深地爱上她。
 
  爱上了,便多了一份了解。
 
  纪录十几年前宝鸡街头风情的是一部用纪实手法拍成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在张艺谋的镜头下,讨说法的秋菊带着妹子乘着长途车从地平线下升起。过了桥,就进宝鸡了。第一次进城的姐俩一不留神在街头打碎了镜子。那街不宽,人行道上的护栏刷着朴实的红白两色油漆。
 
  秋菊的要求不高,衣食住行都捡便宜的。红旗路上的宝鸡饭店在这个农家姑娘的眼里无疑是奢华的。
 
  当我们沿着天宝公路进入宝鸡时,呈现在眼前的城市时尚了许多。宝鸡依山傍水有山城之称。在关中道里,它三面环山,一水横流,有着山城必备的要素。渭河北岸沿山势林立的建筑使宝鸡颇具山城风范。虽然特征没有重庆明显,半个山城还是合格的。
 
  进入这个不大的城市,车轮一滚,就是最繁华的经二路了。以前的宝鸡进出一条道,现在城市的中心一直在向山下南移。原本狭窄的经二路悄然变化成为最具活力的商业区。宝鸡好多的惟一都集聚在这里。龙头老大宝商集团、时代新宠肯德基快餐店、均利国际广场在广告牌和如梭的人群共同组成了今天的宝鸡。横跨在渭河上的那座公路桥就像西安的四方城墙一样,使城区和郊区泾渭分明。
 
  桥的北岸是市区,南岸则是在秦岭山麓一字排开的大大小小的厂矿企业了。宝鸡的出租一般不打计价器,价格完全按照过不过河来说。5元钱跑个东西,10元钱走趟南北,还是很便宜的。
 
  和沿岸所有城市一样,渭河在宝鸡人的生活中举足轻重。在宝鸡人眼里,它是母亲河。多年前,姜水、千水汇入渭河穿过城市滔滔东流,涨水时的暴躁让人避之不及。如今,那河水变细了,平静的河床让人趋之若骛。看到晨练的人们,不由让人想起了西安的环城公园。外地人的眼中,这是块浪漫的地方。
 
  汽车从四川方向进陕西,翻过秦岭这道中国地理上重要的分水岭后,就是宝鸡川陕路上的嘉陵江源头和大散关了。面对“八百里秦川”最西端的雄关险路,陆游曾发出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绝唱,千年之后登临此处的人们面对美景依然会在这源头放歌。秦岭和渭水的关照,使宝鸡的空气清新、温差适宜。这里没有关中的飞扬尘土,也不似陕南的烟雨蒙蒙。宝鸡人深知这里是适合人居的。
 
  在古人的眼里,南屏山峦叠翠的巍巍秦岭,北倚千山余脉和茫茫渭北黄土台塬的宝鸡是一块“阙田上上”的沃土。在今人的眼里,这个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从秦汉开始,就是一个流动的城市。
 
  数千年来,宝鸡(唐至德二年,因城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名)一直是川客出蜀,陇人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改写中国历史的秦始皇的祖先就是经由这里从甘肃进入陕西的,其后在雍城(今凤翔)崛起,东进中原统一了六国。到了汉代,始于古长安的“丝绸之路”一路西进,地处陕、甘、川三省结合部的关陇大道再次成为咽喉要地。其时最重要的两条蜀道——褒斜道和陈仓道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相争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权谋故事让古人心口相服,“开通褒斜道”的摩崖石刻中,大巧若拙的雄浑书风背后流徒们挥汗不已的斧凿声令今人唏嘘不已。
 
  200公里是西安与宝鸡这两个城市间的直线距离。西宝高速公路开通之前,这个距离只是相对于铁路而言的。在中国的近代城市史上,宝鸡无疑是与铁路最有缘分的城市之一。从民国26年起,每天就各有一对客货列车从刚刚开通的陇海铁路西宝线上隆隆驶过。此时,火车在大多数国人眼中还是一种稀罕物。连绵不断的战火使流离失所的关中、河南的难民沿陇海线散布,这些外来人口小心翼翼的与当地土著保持着有分寸的距离。逐渐在西安、宝鸡的铁路以北定居下来,于是宝鸡又有“小河南”之称。因为历史与地理的双重原因,多次移民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宝鸡市民中土著并不占统治地位,河南话、西府话、关中话、甘肃话所融合成的方言让初来乍到者无所适从。
 
 
  1957年,宝成线全线通车,“蜀道难”的历史结束。四通八达的铁路使宝鸡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享受着宝鸡卷烟厂推出的同名品牌“宝成烟”的宝鸡人,开始使这座城市的轻重工业迅速崛起。今天站在宝鸡秦川机床的门前,毛泽东伟岸身躯的雕像,还能使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影子,体味当年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建设这座城市的万丈豪情。
 
  大多数宝鸡人对火车和铁路是没有距离感的。陇海、宝成、宝中三条铁路在此交汇,穿城而过的滚滚车轮和长鸣的汽笛伴随着宝鸡人的日出日落。在这个工业城市里,随便到哪家大型工厂里看看,厂内的铁道也是纵横阡陌。90年代宝鸡市辖内的铁路专用线的长度已经达到了67357米,这在其他城市是很难见到的。第二次移民潮奠定了宝鸡工业城市的基础。“长岭冰箱”、“宝花空调”、“双欧洗衣机”、“宝啤”、“猴王”这些陕西名牌成为宝鸡的城市名片。南来北往的匆匆过客把宝鸡当场了驿站,留下来的人们把这里当成了家园。
 
  宝鸡人来自天南海北,饮食上却基本保持着关中口味。走过这座城市,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宝鸡的小吃。擀面皮、臊子面、豆花、凉粽子的味道都会让初尝者流口水的。宝鸡人在吃上和四川人一样,讲究包容并蓄。外来小吃经过一番花样翻新就有了自家的特色。如今,宝鸡的烤鱼、臊子面、蹄膀火锅都在西安享有盛誉。冬季来宝鸡,可以喝到独具特色的姜汁可乐。同样为了御寒,更多的人会选择宝鸡产的西凤酒。和“东湖柳、姑娘手”一起并称为三绝的“西凤酒”是中国四大老牌名酒之一。
 
  讲究吃,说明宝鸡是一个重视细节的城市。然而对于大事,宝鸡也没闲着。为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成功地承办了全国足球甲B联赛陕西国力主场赛、全国甲B男子篮球四强赛和中美篮球对抗赛等活动。各种商业演出虽然不多,但基本上都获得成功。不像西安,这方面好像得了习惯性流产。
 
  就宝鸡本身来说,也是一个极具旅游价值的地方。宝鸡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景点65处,尤以西周青铜器名扬海内外,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如果跟团旅游,导游会带你到炎帝活动过的天台山,佛教圣地法门寺,张三丰修道院金台观,五丈原诸葛亮庙,隋唐帝王避暑行宫九成宫,皇家温泉汤峪温泉这类古迹,沿途再给你讲解不少传说故事。太白国家森休公园、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关山牧场等名胜更是风光无限。
 
  不过在旅游上,宝鸡好像一直扮演者中转站的角色。宝鸡的出租车司机很可能不知道你想去的“大散关”怎么走,餐馆里的服务员十有八九不用普通话招呼外地客人,宝鸡的图书馆、书店找不到太多介绍宝鸡或者宝鸡本地的书籍资料,在宝鸡人眼里,宝鸡还不是一个旅游城市。其实,宝鸡的旅游事业正在突飞猛进。由于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期的拉动和全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促进,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09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2.4亿元。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获成功。太白山森林公园、法门寺被评为全国4A景区。

上一篇:两根白发(作者:王亚恒 朗诵:山沉) [2012-08-01]

下一篇:人生随想:拿起与放下(朗读:可馨) [201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