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文化教育>文化长廊

人类臭美简史:美容塑身香氛,早在一千年前就有了

编辑:高志军 来源:看理想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3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在如今这个“看脸的世界”里,人们为了变美,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女生日常护肤化妆已经是基本要求,保持体形是自律的一部分,穿搭上面的时尚更是快得让人追赶不上,甚至整容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变美真的是太难了。”无数人这样感叹道。

然而,人类“看脸”这个基本需求由来已久,爱好臭美也不是从现代才开始。在科技尚不发达,美妆产品也还未诞生的年代里,我们的前人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变美大业。

而《浮尘万象记》这本书里讲就讲述了一些古代人用生命臭美的离奇故事。

01

美容

古埃及人的护肤品里混合多种动物的脂肪,包括鱼、河马,甚至是猫。

这配方看起来不像是护肤品,倒像是住在世界尽头的女巫秘密熬制的魔法药。

古罗马的贵妇往往不止拥有梳妆台,还拥有一整间梳妆室,只因她们的美容用品实在太多,一张小桌根本无法容纳。

胭脂、水粉、眼影眉笔只是寻常,罗马贵妇的装备比如今多数时尚女孩的还要齐全。

罗马人以体毛的多少来鉴别一个人的阶级,体毛愈多,阶级愈低下,光不溜秋的身体便是你身份高贵的最佳证明。罗马贵妇处心积虑要除毛,于是人们发明了脱毛膏。

罗马式脱毛膏由树脂油、松香与蜡调制而成,或是以沥青为主料,配合金属小镊子一起使用效果更佳。从此,每位罗马贵妇都能拥有光滑的腋窝和大腿。

她们还用敛汗粉,功能类似于今天的止汗香珠,因为体味亦是鉴别阶级的标准之一,体面人的腋窝下不应当“有山羊般浓烈的气味”。

她们还有防皱霜一一蚕豆膏,有祛斑霜一一牛、油脂和树胶的混合物,有洁齿剂一一浮石粉加上政瑰花、没食子、没药,有防裂唇膏——鹅油,还有各种口味的口香糖,比如果酱口味和木糖口味。

使自己变得更美,成为许多罗马贵妇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

中世纪欧洲已有“美瞳”。当时的女人也以大瞳孔为美,不过她们选择的是化学手段一一将颠茄液滴入眼中。

颠茄中含有阿托品,阿托品则是一种著名的散瞳剂,能放大瞳孔

02

塑身

古埃及的贵妇常命令女仆用鞭子抽打她们的臂部,鞭子相当于运动器械,把臀部锻炼得更加紧致丰满。

现代人以平坦的腹部为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却追求隆起的小腹。这在当时的绘画作品中就有体现。

“15世纪人物的腹部总是被画成胀鼓鼓的样子,往一旁坠着,它本身并不美……”

——艺术史学家海因里希

海因里希认为它并不美,但显然在文艺复兴时期它是一种美。

古代物质生活远不如今天富足,只有富人能吃得又饱又好。丰腴的身材象征着富足,隆起的腹部象征着健康的生命,而健康的、富足的当然是美的。

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男装流行过“鹅腹”——用材料填充腹部使之隆起,换句话说,文艺复兴时人想尽办法都要给自己搞一个富足美丽的小肚子。

03

香氛

曾经,涂不涂香水并不完全是个人的自由。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曾立法要求大家涂香水,一人若不涂抹香水便出入公共场合,那是违法的行为。

究其原因,大概是埃及气候炎热,人体会分泌大量汗液,气味难闻,若人人都不涂抹香水,公共场合估计会臭气熏天,所以才由官方出面,规定每个人必须搞好个人卫生,在街头或广场只能香喷喷地出现。

04

美发

在17、18世纪,欧洲贵妇的头顶上就像在开万国博览会。

她们酷爱硕大无朋的假发,竞相给假发做出夸张的造型,挂上你想到或想不到的装饰:蝴蝶、花朵、蕾丝、薄纱、鹦鹉羽毛只是最普通的饰物,水果、蔬菜也是假发上的常客,还有人将玻璃、山水盆景、海军战舰模型等搬上了假发。

“维也纳女子的头上有一艘艘军舰、一座座娱乐园和一只只关野鸡的笼子,叫外国人万分骇异……她们的头,有时像有装有桅杆的帆船。”

——《维也纳风流轶事》

贵妇们假发的规模越来越震撼,以至于她们戴上假发就无法躺倒,无法坐车,无法打网球,甚至无法通过一扇普通的门。

为此,圣保罗大教堂的门厅在1780年特地做了改造,升高了四英尺,就是为了让假发高耸入云的贵妇们能顺利通过。

在当时的欧洲,不止女人爱假发,男人也爱,且认为那卷曲蓬松的假发有助于增加男性威严。

时人对假发有个唯美主义的形容,他们认为人脸在浓密的浅色卷发烘托之下,看起来就像是清晨云海中初升的太阳。

05

时装

1946年7月,法国人路易斯·里尔德推出了遮掩身体面积最小的泳装,名为比基尼,从此开启了全世界海滩的风流纪元。

不过,若要说里尔德是比基尼的发明者,估计古希腊人会站出来抗议。

看看古代壁画便知,彼时女性运动者早就穿上了比基尼,类似的造型在古罗马壁画上亦有发现。

江户初期,城里的女性在春季外出赏花时会穿专门的赏花窄袖和服,即使发现天气有变,也不带雨具出门,只因沐雨之后和服更显鲜丽,视觉效果最佳。

想与春花比美,就得做点牺牲,淋淋雨算什么?女人爱美,比主动淋雨更甚之事多了去了。

06

整形

整容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公元前800年,古印度人就在整容领域获得了长足进步。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古印度妇女与他人的奸情一旦败露,愤怒的丈夫常常割掉她们的鼻子以示羞辱和惩罚。

为了继续美丽地活下去,被毁容的可怜女人们需要找到替代鼻子。于是古印度的制陶人家逐渐发展出了一门全新的手艺一一用陶土烧制鼻骨,并为被割鼻的妇女安装。

这一整容手段直到近代仍有人采用。16世纪,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在某次决斗中失去了鼻子,余生都在脸上安装了一个铜制的假鼻子。

人们在20世纪初开掘他的坟墓,找到他的头颅之后,发现他的鼻部呈现绿色一一那是铜锈的痕迹。

然而,人类对于美的标准真的飘忽不定、没有什么固定规律吗?

我们总误以为审美是纯精神性的活动,其实细究起来就会发现每个时代、每个社会的审美标准都相当势利,一言以蔽之:什么样的造型和装束更像是有钱人,什么样的造型和装束就更美。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人为了增白皮肤可谓出尽百宝,她们喝醋,给脸上涂上氧化锌,还在额角画上毛细血管,一切都是为了使皮肤显得更白。

为什么皮肤越白越好?因为黑皮肤潜藏的信息是你参加了户外工作,像个庶民一样在阳光暴晒下限辛地劳动:而白皮肤则暗示了你安逸富足的生活,每天只用在室内和女伴们弹弹琴、饮饮茶,所以皮肤保养得又嫩又白。

维多利亚时代往后,白皮肤不再那么受追捧,欧洲的城里人又开始追求小麦色的皮肤,因为晒黑了的皮肤表明你有钱去海滩度假和进行日光浴:穷人没钱出游,才会全身苍白。

装束的审美也同样势利。

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最爱的发型是长长的披发,心中最美的衣裳是“十二单”,一身“十二单”由五到十二件长衣叠加而成。

蓄着长披发,穿着层层叠叠的“十二单”,走路已是不便,生活难以自理,更别提劳作了。所以一个女子能头顶长披发,身着“十二单”,则证明出身富费,无需下苦力,并有专人侍奉饮食起居。

欧洲19世纪的中产阶级,女性喜爱束腰、高跟鞋与百褶裙,男性喜爱浆洗得挺括的胸衣与硬硬的领结,这些衣饰是体力劳动的严重障碍,穿戴上它们就意味着与劳动绝缘。

换句话说,中产阶级偏爱这些衣饰,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们帮助中产阶级与底层劳动者拉开了距离,它们是富贵生活的标志

书名:浮尘万象记

作者: 毛晓雯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18年7月1日)

上一篇:自主精神的衰退: 中国网络文学异化了吗? [2018-08-13]

下一篇:汪曾祺:谈小说的语言、结构和首尾 [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