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文化教育>人生智慧

从小抓起:“易子而教”

编辑:王莉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人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犹如摩天大楼,首先要打好根基一样,青少年时代的教育会影响、决定人的一生。在长身体的同时,也在长知识、长品德。就像小树的生长一样,一旦长成就定形了,是高,是矮,是弯曲,还是挺拔,在初长拔节时就已决定了。所以,人的教育,就要从青少年入手。

  从学校教育来看,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它是人生教育大厦的第一层地基,如果打不好,整个人生大厦就会倾斜和坍塌。在这方面,日本人做得很成功。日本的小学老师要求达到研究生水平,以保证学生能学到最新的最精华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也当然要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的启发式教学,肯定不是“填鸭子式”或“放羊式”的硬灌输。 

  对教育方法的改进,亚圣孟子早就在提倡,他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离娄章句上)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在“易子而教”的过程中,儿子本身的优缺点,父子关系中那些不利于儿子健康生长的因素都会充分暴露出来,极有利于改正。

  这个方法,自古至今,应该说是很有效的。

  北京电视台BTV-8办了一个“相约新家庭”的节目,就是现代版的“易子而教”。在每一对选好的家庭中,让这一家的孩子去那一家当一段孩子,暂时认那一家的父母为父母,以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磨炼各自的生活能力。

  从已播放的节目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到了一个新家庭,很快会适应新的角色,不仅能够与新父母和睦相处,而且还为新家庭操办家务,为新父母分忧解难,深受新父母喜爱;有的学生到了一个新的家庭后,以往“不正”的种种毛病,全暴露出来了。像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乱花零用钱,学习偷懒,与一些“问题青少年”来往过密,过早地谈情说爱等,引起了“父子相夷”,造成了“责善则离”,再也难以在新家庭中呆下去了,只好回到自己的家中。

  “易子而教”对孩子是全新的要求,对父母也是一种考验。以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究竟对不对,效果如何,“易子而教”就知道了。 

  人生极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人生的快乐为何?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有的以吃穿为乐;“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有的以做官为乐;“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的以有知己朋友为乐;“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有的以看破红尘为悟;“人生如梦”,有的以虚幻为结……

  那么,人生的快乐究竟是什么呢?

  亚圣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尽心章句上)三乐中,父母兄弟,一家人和睦相处,应该说是亲情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应该算是自身之乐。以上二乐,很多人都能做到,也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亲情和个人之乐。而三乐就不同了,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因而,三乐乃极乐,是亲情与自身之乐所无法相比的。

  “得天下英才”不易,能够有机会有能力而“教育之”则更不易。

  这就是为师之极乐之处。

  为师者,不只有解疑答惑之乐,更有为天下培育英才的极乐。试想,一个发明家,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是一种产品;一个建筑师,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是一栋大厦乃至一个城市的设计;一个将军,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是一次战役的胜利;一个农民,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是一片庄稼的丰收;一个艺术家,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是一部作品的问世;一个探险家,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是一个景观的发现;一个外交家,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握手;一个政治家,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是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一个历史学家,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是对一个时代乃至人类历史进程的把握和预言……而无论什么样的家,无论多大的贡献,都是由“天下英才”来完成的。而任何家,都不可能是生而知之者,都必须由老师长期精心“教育之”才能成才。所以,为师者的责任其实就是天下的责任,为师者的使命其实就是天下的使命,为师者的快乐其实也是天下的快乐,不是极乐是什么?

  “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汉书·元帝纪》)尊师,其实就是尊重未来,尊重国家民族的希望。为师能不乐吗?

上一篇:由“孟母三迁”所想到的 [2015-12-14]

下一篇:教之信,“朋不欺” [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