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新闻中心>热点话题

城市观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见证

编辑:刘涛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2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赵家宁

最近一段时间,栖息在北京玉渊潭公园的野鸭群堪称人气明星,湖边时常有观鸟爱好者举着相机、手机、望远镜驻足围观。自去年秋冬季节以来,伴随候鸟迁飞,北长尾山雀、长耳鸮、花脸鸭等珍稀鸟类接连现身北京城区和近郊公园绿地,在市民中间掀起了一股观鸟热潮。

作为一项以识别、观察、欣赏野生鸟类为乐趣的户外活动,观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以往谈及观鸟,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密林幽谷、旷野湖泊等。但如今,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然教育的普及,这项曾经专属野外的冷门活动正在城市里流行起来。利用闲暇时间到公园漫步寻鸟,辨别它们的种类,观察它们如何觅食、迁徙、社交,成为许多市民青睐的休闲方式。在社交平台上,同城“鸟友”热衷于晒出自己的观鸟日志,互相交换本地的新鲜“鸟讯”。在观鸟热的带动下,城市观鸟节、观鸟比赛、观鸟团等各类科普活动也越发受到公众关注。去年4月,上海市民观鸟大赛在上海世纪公园举办,报名开启不到12个小时,参赛名额就被一抢而空。

在城市里观鸟不用长途跋涉,无须投入过多成本,但同样能够收获充满惊喜与野趣的观鸟体验。初入“鸟圈”的新手大都会惊叹于城市野生鸟类的丰富性。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天坛公园等5家市属公园共观察记录到鸟类252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灵巧可爱的山雀、纤长优雅的鹭鸟、神秘而凶猛的猫头鹰……参与观鸟活动,为我们了解自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鸟类多样性丰富的背后,离不开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支撑。野生鸟类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其种类和种群数量直观反映着环境质量。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治理,为包括鸟类在内的城市野生动物创造更加适宜友好的生存条件。如北京市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大量选用食源、蜜源植物,以保障鸟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的“口粮”需求,并采取适度留野、减少人工干预的方式促进城市生态绿地自然演替;深圳市提出并实施“山海连城计划”,通过新建公园、生态廊道,拆除绿地围栏等举措提升城市生态网络连通性完整性,让野生动物能够更自由地在城市中移动扩散。得益于城市生态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与保护理念的更新进步,鸟语花香的诗意美景逐渐回归城市。

城市观鸟活动的兴起,既折射出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本能好奇与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参与者跳出“以我为主”的视角,唤醒“与我有关”的生态意识,进而投身到具体的保护行动当中去。对于居住在城市里、习惯了钢筋水泥的人们来说,花一点时间观察身边的自然世界,感受其中缤纷奇妙的生态之美,也是一种重新与自然建立情感连接的过程。我们期待观鸟能够拉近更多人与自然的距离,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赵家宁)

上一篇: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 [2024-02-02]

下一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