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广播频率>音乐广播>动态消息

记者走基层:正月十五,体验“陇州社火狂欢节”

编辑:橙诺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8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铿锵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古老的社火耍起来……

  2月6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为了能更近地感受陇州社火的魅力,我们一行三人,头一天就赶到了陇县县城住下。陇县旅游局局长李文梁热情接待了我们。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陇州社火的感动,他还为我们委派了陇县民俗专家,也是社火研究专家王安义。据介绍,正月十五这一天,陇县各主要街道将有120多家社火表演队参与盛大的游演,吸引近 10多万民众到场观看。  

西部之声 图片 记者走基层:正月十五,体验“陇州社火狂欢节”

图1 社火艺术节开幕式[查看大图]

  老王告诉我们,陇州社火作为古陇州先民图腾崇拜、祈天求福的一种民俗礼仪活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古陇州先民们祭祀土神、谷神活动中所表演的傩舞、祭祀舞,而后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百戏”的成分,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场娱乐活动。这种“社日”庆典时所举行的“百戏”游演活动,古陇州人习惯称之为“社火”,是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民间文化历史遗存。社火装扮的人物大多取材于一些历史名著和传说中的人物,比如黑虎灵官、闻仲太师、纣王,还有关公等。眼观社火,你犹如不断穿越传说演义中的历史人物,《西游记》中的取经四人行,《封神榜》中的姜太公、闻太师,《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诸葛亮,《寒窑》中的王宝钏、薛平贵,《白蛇传》中的法海、许仙等等。2003年被陕西省命名为“民间社火之乡”,2007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陇州社火达到鼎盛,各部门、单位、乡村装扮的社火队伍从四面八方涌入县城进行游演,而县上在这个时候都会举行社火游演和评比活动,从而促进了社火这一传统民俗的传承和发展。

  看到我们对陇州社火这样的好奇和渴望。老王说,“如果你们有精力的话,今晚就随同我一道去东南乡河沟村去看看,那里有陇州社火传人闫治栋和装扮独特的马社火。”老王见我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兴致盎然,接下来说:“要想领略陇州社火的神奇,你们还得下点苦,那就是我们在正月十五的凌晨一两点就得赶到村子里,从他们化妆、穿衣、备马开始,体验陇州社火的博大精深。”听话至此,我们一个个连声称好。八点多钟,我们吃完晚饭到宾馆休息,尽管老王嘱咐说一定要休息一下,不然后半夜你们城里人可能撑不住。可是大家依然睡不下,看着电视,想象着明天凌晨的采访……迷糊间,听到宾馆服务员的敲门声,起来一看表才知道,原来我们已睡过了几个小时,此时已是凌晨一点四十了。于是我们赶忙起来洗脸检查采访装备准备出发。

  离开装有中央空调的宾馆,陇州的冬夜还真冷。看看车外的温度指示,此时是零下9度。夜幕中,我们离开县城向东南乡进发。

  大约二十分钟,我们到达了河沟村村委会院内。当我们走进村子大戏台后的化妆间时,这里一片忙碌,早已挤满了由西安专程赶来拍社火的摄影发烧友,他们长枪短跑,快门声连续不断,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正在给演员化妆的老艺人闫治栋告诉我们,今天他已陆续接待了50多人次来访者,他们大多来自外地,最多一拨20好几,是坐大轿子来的。老人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与我们交谈着。  

西部之声 图片 记者走基层:正月十五,体验“陇州社火狂欢节”

图2 社火传人[查看大图]

  屋里除了摄影者,还挤满了等待画脸谱的男女后生,他们有的围着火炉说着过年趣事,有的拥挤在窄床上稍事小憩;村里少有的三个化妆师在忙碌着,今晚他们要在五个小时内,为四十个参与第二天社火表演的演员化好妆。因为六点以前社火队所有人都要整装待发,并且吃些简单的饭食;然后再骑马、步行走到县城集合地点,这段路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县上要求所有参演队伍必须八点到位,巡演九点准时开始)  

西部之声 图片 记者走基层:正月十五,体验“陇州社火狂欢节”

图3 社火上装[查看大图]

西部之声 图片 记者走基层:正月十五,体验“陇州社火狂欢节”

图4 演出前的“饭点”[查看大图]

  第二天(农历正月十五)上午,尽管寒风刺骨,天寒地冻。但整个陇县县城一派春意浓浓。到处是震天的锣鼓声,到处是欢乐的人群。一队队装扮各异的马社火、车社火、步社火、挈社火、高芯陇州社火,按时聚集在新建的文化广场。十里山城,到处人头攒动,摩肩擦踵,锣鼓和着鞭炮声响彻节日的上空;精彩的社火表演一队连着一队,令人目不暇接。  

西部之声 图片 记者走基层:正月十五,体验“陇州社火狂欢节”

图5 马社火[查看大图]

  在今年县上举办的陇州社火艺术节开幕式暨社火创意大赛上记者看到:古老的陇州社火经过民间艺术的传承,今天又有了新的创意展示。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城关镇高堎村的马社火,他的表演形式可谓是独具特色。每个装扮者的脸上都用鸡蛋皮做成的“疙瘩”贴在脸上,生动夸张,更是威武异常。只见装扮者身着古代战将的铠甲战袍,手持把子(如刀、枪等),骑骡坐马,雄姿猛健,威风凛凛。  

西部之声 图片 记者走基层:正月十五,体验“陇州社火狂欢节”

图6 疙瘩社火[查看大图]

西部之声 图片 记者走基层:正月十五,体验“陇州社火狂欢节”

图7 疙瘩社火[查看大图]

  东南镇苟家沟村的挈社火是传统社火,尽管年年上演,但它的独特之举,仍令人百看不厌。您瞧,一个大人背两个小孩,这一高难动作的表演艺术形式,既保留了古朴稚拙的陇州社火风格,同时也令人叹为观止。  

西部之声 图片 记者走基层:正月十五,体验“陇州社火狂欢节”

图8 背社火[查看大图]

西部之声 图片 记者走基层:正月十五,体验“陇州社火狂欢节”

图9 背社火[查看大图]

  更有玄妙无比的高芯社火,高达5至7米的铁芯造型上或是戏剧人物,或是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表演者好似凌空垂悬,晃晃悠悠、摇摇欲坠,提人心神。

本文共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6283个字符

上一篇:记者走基层:千人饺子宴 品味中国年 [2012-01-29]

下一篇:新闻人重拾“两腿泥”的传统 [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