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西部网事>往事如烟

1930年代斯大林搞出2年大饥荒 靠大清洗转移不满视线

编辑: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郑异凡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3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郑异凡,原题为:“人民公敌”布哈林:狱中一年,著书三部

2015年底重庆出版社出版由笔者主编的《布哈林文集》,其中收入布哈林三部狱中遗稿:《社会主义及其文化》《辩证法概论》和小说《时代》,都是1937年布哈林被捕后用一年时间在狱中写出的著作,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密封在斯大林的档案库中,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才得见天日,出版问世。

布哈林何许人也

革命年代是人才辈出的年代,在苏俄至少有一位堪称天才的书生,他叫尼古拉·伊凡诺维奇·布哈林。此人在中国并不陌生,读过《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人都知道,他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是“人民公敌”。不过早就知道布哈林其人的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这后一本书就是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合著的,它曾经教育了我们老一代的共产党人。今天我们知道,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人民公敌”,纯属冤假错案。布哈林是马克思主义者,尽管对他的观点可以提出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但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者,他把自己半个世纪的生命献给了共产主义的事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中国出现过布哈林热,八十年代末苏联也出现过布哈林热。人们探讨布哈林的理论遗产、布哈林之死的秘密,等等。

布哈林生于1888年,是列宁那一代领导人中最年轻的一位。1906年俄国革命失败,他就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了共产党,此后在莫斯科从事地下工作,多次被捕,逃出后流亡欧洲,在维也纳学习经济学,一边听柏姆-巴维克和维塞尔的课,一边著文批判老师的边际效用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版了他的《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得到列宁的好评,列宁后来写的《帝国主义论》中包含有布哈林的成果。与此同时,布哈林也研究帝国主义的国家制度,撰写了《论帝国主义的国家理论》,发挥了恩格斯的“炸毁”旧国家机器的理论。“炸毁”一说遭到列宁误解,被认为是无政府主义,不过两人很快就取得共识,消除了分歧。十月革命期间布哈林是领导莫斯科武装起义的布尔什维克的核心成员。革命胜利后,布哈林一直担任《真理报》主编,是布尔什维克中唯一没有政府职位的领导人。1926年接替季诺维也夫担任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书记,是共产国际的第一把手。1928年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在如何对待农民问题上同斯大林发生严重分歧,布哈林反对把强征粮食的“非常措施”常态化,反对违背列宁合作化主张的全盘集体化,反对不顾国民经济平衡片面发展重工业,反对斯大林所谓的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越大,“阶级斗争越尖锐”的理论。结果布哈林和李可夫(人民委员会主席)、托姆斯基(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被打成“右倾反党集团”,丢掉了政治局委员、《真理报》主编和共产国际的职务。三十年代布哈林担任最高国民委员会科学技术管理局局长,1932年该委员会撤消后,科技局划归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布是部务委员。1934-1937年任《消息报》主编。1935年参加苏联宪法起草委员会,据布哈林本人说,宪法从头到尾都是他起草的。

1937年2-3月中央全会期间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并被开除出党,同时被捕入狱。1938年3月13日在“托派与右派反苏联盟案”中被判处死刑,15日被枪决。1988年2月4日获平反,1988年6月21日恢复党籍。

列宁对布哈林有极高的评价,他在“遗嘱”即《给代表大会的信》中称赞布哈林“不仅是党的最宝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他也理所当然被认为是全党喜欢的人物”。1925年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季诺维也夫等“新反对派”抓住布哈林的“发财吧”的口号不放,大做文章。斯大林出来为布哈林辩护,指责“新反对派”要布哈林的血,义正词严地声称:“你们要布哈林的血?你们要明白,我们不会把他的血给你们的。”然而十多年后,斯大林自己要了布哈林的血!

遗稿的发现

苏联时期的档案资料几经浩劫:出于不同的动因,斯大林镇压高潮期间,曾销毁大批手稿文件;后来,1941年在希特勒进攻莫斯科期间,内务部也销毁了大量文件;斯大林逝世时在混乱中曾大量销毁档案资料,1991年“8·19”事件期间还销毁了一批档案文件。幸好还是保留了不少文件,原因之一是这些文件上盖有“永远保存”的图章,被收藏在内务部和斯大林档案库。布哈林的三本遗著即属此类。

1937年2月27日布哈林被捕,在卢比扬卡监狱中度过十二个月,写了三部书和一扎诗稿。手稿立即被当作“绝密”文件送交克里姆林宫的主人斯大林,藏之于斯大林的绝密档案库,也许斯大林是其唯一的读者。

遗稿得见天日,是布哈林的亲属和美国的布哈林问题专家斯蒂芬·科恩多方努力的结果。科恩是布哈林政治传记《布哈林与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作者,从1975年起同布哈林一家保持良好的关系。在续写布哈林传的时候,他发现布哈林有可能在狱中写下什么东西,但直到同戈尔巴乔夫的一名助手私下谈话时才得知确实存在四份手稿的事实。于是他开始以布哈林的亲属——妻子拉林娜和儿子尤里的名义搜寻手稿。戈尔巴乔夫对他的请求表示同情,但无能为力,因为他卷入了党内争取对“党的档案”的控制权的斗争。不久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失去总统职务,也失去对克里姆林宫总统档案的控制权,苏共政治局和斯大林的档案收归叶利钦的总统档案库。1992年拉林娜已年近八十,她以自己是布哈林所有文字材料的合法继承人,因此有权查阅一切与其案件有关的档案的名义,授权科恩查阅所有与布哈林有关的档案。原内务部档案库迅速给予肯定的回应,但科恩仍然无法进入藏有布哈林以及其他重要人物档案的总统档案库。1992年,科恩找到叶利钦的一个亲密助手,他被拉林娜想要知道自己丈夫悲惨命运的要求所打动。经他的联系,数周后四份手稿的复印件送达布哈林亲人手里。但仍有一些重要文件迷失或被销毁,其中就有布哈林论述文化的第一卷手稿,这是在被捕前夕完成,在搜查住宅时被没收的。布哈林在给妻子的信中,特别嘱咐把它找出来,说“如果丢失了,那太可惜了”。

被捕

布哈林在1928-1929年反对斯大林的斗争中以失败告终,被戴上右倾分子的帽子,丢掉了政治局委员、《真理报》主编的职务。这以后他可以说是夹着尾巴做人,确实没有再做反对斯大林的事。不过他的人气还在。1934年他出席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在会上做了“诗歌、诗学和苏联诗歌创作的任务”的报告,赢得全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位在二十年代保护作家的领导人在作家大会上的出现,显然被作家看做“王者归来”了。斯大林也祝贺他做了“很好的报告”。这一年他在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发言,也得到热烈的欢迎和掌声。

掌声对布哈林来说并非吉兆,斯大林对这一切自然看得很清楚,不过表面上他对布哈林仍然频频示好。

1935年春,布哈林出席军事学院毕业晚会。斯大林举的第一杯酒不是为军人,而是为布哈林干杯:“同志们,让我们为尼古拉·伊凡诺维奇·布哈林干杯,我们大家都知道他,热爱他,谁要是老记住过去的事,那就请他滚蛋!”

1936年十月革命节莫斯科红场举行游行庆祝,布哈林站在红场的普通观礼台上,斯大林命令卫兵请布哈林登上列宁墓的主席台上去。

1937年布哈林以绝食抗议对他的诬蔑,在他停止绝食出席中央全会时晕倒,斯大林对布哈林说,“你成了什么样了,瘦得皮包骨,为绝食向全会道歉吧。”布哈林回答说:“有什么用呢?反正你们会把我开除出党的。”斯大林回答说:“谁也没有想把你开除党籍。”

然而斯大林是个记仇的人,是睚眦必报的主,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反对过他的人。三十年代他把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搞得乱七八糟,闹出了全国性的两年大饥荒,为转移群众的不满和视线,他利用了基洛夫暗杀事件接二连三地在国内实施大清洗,把过去反对过他而早已俯首听命的对手、把潜在的对手一个个送上断头台。他一手导演的莫斯科第三个公审案是所谓“托派和右派反苏联盟案”,这个案件的主角就是布哈林。

在和好的假象下,斯大林从1936年起就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布哈林,不仅频频让布哈林同犯人对质,检察官维辛斯基还公开宣布对布哈林进行审查,但因查无实据作罢。1937年召开联共中央二月全会,2月27日布哈林被从会场直接关进监狱。

狱中著书

在监狱里布哈林有三样工作要做,一项是同其他犯人对质,第二项是写供词,第三项是著书,这最后一项是布哈林最重要的工作。

布哈林在二十年代初就想写一本论述文化问题的专著《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文化问题》,其中的一章《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曾发表在1922年《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布哈林文选》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上册,37-62页)。1937年被捕前,他利用出国商谈收购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的机会,收集资料,准备写法西斯主义和文化。布哈林的妻子拉林娜回忆说,布哈林被捕后,她根据布哈林所开的书目,往卢比扬卡监狱送去1936年在柏林购买的德文书籍,供布哈林在狱中写作《法西斯主义下文化的蜕化》一书。

入狱前,布哈林完成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危机和社会主义》一书的前一部分,即关于资本主义文化的危机部分,但手稿被抄走后迄今没有找到,只留下狱中所写的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及其文化》。

本书在广阔的人类历史和俄国历史的背景下,展开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涉及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使命、作用、范畴等各方面的问题。在共产党的领导人中还没有人对社会主义文化问题作过如此详尽的专题论述。布哈林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同法西斯主义及其文化作对比,作者把法西斯主义看作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表现。书中对法西斯主义的揭露在苏联当时的文献中是罕见的。另一个特点是结合苏联的现实,把苏联的现实当作社会主义文化的表现和典型,但是作者的许多议论实际上跳出了苏联的现实,反映的不是当时的现实,而是作者的构想。

此书的写作具有论战性质,作者往往在回答某种指责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针对有人指责苏联只搞物质文化(文明)而没有精神文化,作者一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物质基础,也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强调文化中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把对物质需求的发展同对精神需求的发展对立起来。对社会主义文化多样性的论述是为了回答社会主义消灭了生活和文化的多样性的指责,作者还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在风格上的多样性。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消灭了矛盾,因而缺乏了前进发展的动力。布哈林在反驳时指出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矛盾,这同当时苏联流行的观点明显不同。此外,布哈林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关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欧洲和亚洲问题,即西方派和斯拉夫派的关系的论述,都有自己独到的观点。

布哈林预见到世界大战爆发的不可避免,但对未来的结局抱乐观的态度,认为世界冲突不能不导致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必然胜利,起作用的不是死的武器,而是活的人。苏联将在未来的战争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将不再沉睡。

读者不难发现,布哈林所描绘的社会主义文化有许多东西在当时的苏联实际上并不存在,被关在监狱里谈自由,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讽刺吗?不过读者完全可以把书中所述看作布哈林所构想的社会主义文化、理想的人类文化,是社会主义所应当追求的目标。

1937年6月布哈林在起诉书上签了字,签字后布哈林获得纸张和书籍,开始写作《辩证法概论》。完成于1937年11月7-8日。

全书由一系列短篇组成,包括前言、导论和四十章正文。这些短篇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所以他给此书起名为Философскиеарабески,арабески意为连绵不断的阿拉伯图案,书名的意思就是互相连贯的哲学短篇集。中译本采用了书的副题“辩证法概论”作为书名。

布哈林为此书写了一篇很短的序言,全文如下:

本书由一系列短篇集成,讨论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来极端重要的哲学问题。尽管采取了这种叙述形式,有些地方具有政论性质(主要是在本书的开头部分),作者仍力求保持一定的比例,把“短篇”连成一体。在涉及的所有问题上只谈实质性的东西。重点放在问题的辩证法方面。出发点是列宁在一些出色的手稿和片段中所发挥的某些新观点。

显然他记住了列宁在“遗嘱”中对他不懂辩证法的批评,他在狱中所写的哲学著作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哲学著作弄丢了,这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写成的,我往那里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同我过去的著作相比,这是非常成熟的作品,并且与那些著作不同,自始至终贯穿着辩证法。”

可以看出,此书的内容是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最重要的哲学问题。其重点放在问题的辩证法方面。布哈林关注的是列宁的《哲学笔记》。布哈林的侧重面是认识论。他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和人对世界的实践关系的思想作为其观点的核心,突出认识论和社会学的联系,着重阐述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社会本性及其能动性质,强调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把理论解释为实践的理论。哲学家奥古尔佐夫教授认为,布哈林的思想是同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和卢卡奇的思想朝同一方向并行发展的,布哈林在手稿中提出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新观点直至今天仍保持其价值,布哈林的手稿是创立与斯大林主义不同的另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形象的最后一次尝试,此后俄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就中断了。

布哈林在手稿中提出并论证了一些后来为国际理论界所热切关注的哲学问题,如抽象和具体问题,理论和实践的循环,即理论到实践和实践到理论的不断转化的问题,自由和必然的形式多样性问题,有机体的完整性问题,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问题,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如何理解目的论的问题,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问题,人类的认知方式问题等等。布哈林在手稿中既批判了各种唯心主义理论,也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

有评论者指出:“这是名符其实的狱中哲学笔记,由一个即使身陷马克思主义者们创立的囚室之中,却依然忠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聪明人兼哲学家写成……布哈林的手稿是最后一次尝试,试图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种形象,不同于斯大林式的形象。自此以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俄国就不再发展了。”

 

上一篇:乾隆时期文人评明崇祯帝:性愎自用 不能… [2016-04-13]

下一篇:日本核档案:战后曾偷运核燃料 能造60枚…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