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休闲娱乐>休闲去处

灵山

编辑:金梅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6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穆公狩猎灵鹫山
        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关于灵山的传说,最早也可以追溯至这一时期。
        秦人原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游牧民族,因为周王室养马有功,而被封为附庸,受赐秦地,又因护送周王室东迁,而被封为诸侯,建立秦国。随着周王室在末期的衰微,秦国日渐强大起来,并将都邑从西陲甘陇一带逐步迁至关中凤翔一带。公元前 677年,秦德公定都雍城,此后的 294年,有 19位秦王在这里执政,穆公称霸、始皇加冕等秦国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秦穆公是秦德公的少子,秦宣公和秦成公的弟弟。他在位的 39年里,四处网罗人才,开疆拓土,称霸西戎,为后来秦国一统中原奠定了基础,与当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并称为“春秋五霸”。一日,秦穆公外出狩猎,西行十余里后,来到一片群山绵延、草木繁盛的地方,忽然看到一只灵鹫从空中飞过。灵鹫在古代被视作神鸟,秦穆公大喜,以为是吉兆,故将此地命名为灵鹫山,后来被简称为灵山。
德宗敕建净慧寺
        灵山是一座佛教与道教并存的山,《凤翔县志》记载,在灵山之巅“唐时奉敕建修寺院,赐号‘灵山净慧禅寺’”,寺名取佛经中清净生慧根之意。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从范阳(今北京城西南)起兵,长驱直入,连下洛阳和长安。唐玄宗向成都逃避,同时,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并将三支西域唐军共一万五千人调回凤翔,开始收复长安、平定叛乱。安史之乱平息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 781年),李适为感念佛恩,答谢凤翔百姓在危难中的支持,下诏在灵山之巅修建了规模宏大、建筑辉煌的庙宇,并建造了高约八丈的观音石像,灵山净慧寺从此声名远播、香火鼎盛。《凤翔县志》记载:“佛教隋代传入凤翔,唐中叶为极盛时期。”虽然在唐朝时,佛教对道教冲击较大,但灵山被视为圣母姜嫄的化身,而姜嫄则被奉为道教第一仙女。因此,道教在灵山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而灵山也很好地容纳了佛教与道教共存至今。
光绪重修诸院落
        凤翔当地有句俗话:灵山照远不照近,意思是,离灵山越远地方的人,前来灵山祈福越灵验,西安、咸阳一带人对此尤为信服,因为自周秦起,凤翔一直都是重大的祭祀之地,千百年来,海内外不断有宗族后裔前来灵山祭拜先祖。而道教、佛教的先后传入,特别是净慧寺的修建,使灵山被誉为“西北第一佛山”。《凤翔县志》记载,每年农历四月初一,为灵山的佛事盛会。邻近数县的善男信女赴灵山净慧寺拜佛,吃斋诵经,游历观景,灯火辉煌,香烟弥漫。届时,千阳、陇县、兴平、武功等地与本地商贩输送山货、土产、民间工艺品及农具、日用百货等参与交易。
        灵山庙会始于唐朝,后经宋、元、明、清沧桑巨变,净慧寺曾多次损毁和翻修。有碑记载,清朝光绪年间,净慧寺曾有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接引殿、卧佛殿、观音殿、铁佛殿、三圣殿及五佛殿等院落均已修葺,寺内佛像金身端庄、各表法仪,不少香客望佛而泣、不能自已,灵山从此成为关中古道乃至西北地区特有的佛教文化圣地。
灵山有灵香客多
        7月 30日,记者驱车前往灵山,由于非节非假,山上香客并不多,但净慧寺门口卖小吃的摊贩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来灵山净慧寺烧香拜佛的游客越来越多,而关于“灵山究竟灵不灵”的问题,摊贩回答:“信则灵!”
        净慧寺内现有院落七进,第一进院落是天王殿,供奉大肚弥勒佛。第二进院落是三圣殿,也叫接引殿,供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第三进院落是卧佛殿,供奉侧躺的释迦牟尼佛,当地人传说,若哪里不舒服,就抚摸卧佛相应部位,即能祛除病害、强体健身。第四进院落是老母亭,上供老母,下奉观音,都是我国民间信仰的救苦救难之神,属道教道场。第五进院落是铁佛殿,供奉释迦牟尼佛。第六进院落是菩萨殿,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第七进院落是大雄宝殿,又称五佛大殿,为整个寺院的核心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佛、不空成就佛、定光佛共五佛,是净慧寺香客最多、香火最盛的大殿。记者在这里看到,几位步履蹒跚的老太,面对佛像,缓缓跪地,双手握香,连连叩首,至虔至诚的样子令人感动。

上一篇:古韵风情一座城(作者 淮文刚) [2014-09-26]

下一篇:漫步古街沐周风(作者 王英辉) [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