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 > 走进宝鸡>宝鸡风俗

宝鸡风俗

  • 月光下,一群美丽的羌家少女,憧憬甜美的青春之梦,跳起欢愉的萨朗之舞,放飞心中的爱情之歌…… 羌楼里,委婉的“哭嫁歌”倾诉着母女难舍的亲情。唢呐声起,传统婚礼欢天喜地,整个羌寨沉浸在“喜事锅庄”的欢腾之中。 …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8-08 14:55
  • 古羌人尊羊崇羊,以“羊的传人”自豪,以“羊”为族群的图腾符号。 “祭山会”上,古羌文化的灵魂“释比”,主持神圣的祭山大典,祈祷天神赐福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族群兴旺。 (附注) 释 …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8-08 14:55
  • 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古羌儿女用勤劳的双手修羌寨、筑碉楼、建庙宇、供白石,重建和平的新家园。 青山之下,平坝之上,古羌儿女唱着劳作的歌谣,耕耘播种、收割打场、晾晒玉米,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附注) 尔 玛 尔玛是羌人对自己的称呼,意为本地人,也称“…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8-08 14:54
  • 漫漫风雨路上,古羌族群一路辗转西行、跋涉迁徙,身后留下一条悲壮与苦难交辉的历史足迹。 嗒嗒马蹄声中,澎湃着古羌儿女的血脉心跳,激荡着古羌儿女生命的呐喊……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8-08 14:53
  •   民谣里的“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吃炒豆,理新头。”   二月二虽然过得满街豆香,但是离自然越来越远的都市人,很难理解这个节日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喜悦和企盼,所剩下的最直观的感受,也许就是白居易在诗中写到的“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
    来自:岐山县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8-05 16:37
  •   陕西岐山县以臊子面著称,这里是周王朝的故地,古称西岐。《封神演义》中周文王知遇姜尚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今天城市里的岐山臊子面馆以“薄、筋、光,煎、稀、汪”六字招揽顾客,前三个字是说面条的口感,如果用陕西冬小麦加工面粉,很容易办到;后三字所说是汤的特点,恐怕只有到乡下红白喜事的宴…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8-05 16:36
  •   本县民间婚姻形式除女子择婿出嫁外,还有续亲、换亲、招赘之俗。自古男婚女嫁,均遵循“六礼”规范,近现代虽有多方面易简,然而周礼烙印仍颇见其深。   通媒 男女年至妙龄,即始征婚,多为男方托媒人(也叫“牵线”)求婚于女方,亦有女方主动提亲者。征得对方父母许诺,然后由双方共托的媒人…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8-05 16:35
  •   仓颉造字的故事在岐山妇幼皆知,无人不晓。 远古时候,中国没有文字,人们只会说话,不会写字。要把事情记下来很不方便,传说有一次,仓颉的母亲提着柳篮出外采桑,仓颉一人在家编筐。这时,他的同年好友跑来对他说道:“中午我在山上放牛,有只可恶的猛虎,从林子里窜了出来,将我家那只黄牛咬死,然后大口大…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7-31 15:44
  •   关中人深受西周诗文熏陶,说话直白简洁,伸指头、挥拳头,斩钉截铁,像判官判案声若滚雷,富有一枪戳下马的本领。南国水乡人说话如蚊呐莺啼,细篾软绵,缠东绕西。据说外地人抱着娃在西京街道问路,热情的老陕瞬间将声调迸发到“高八度”,拍着肩膀扯着袖,生怕人家拐来拐去误了事,而娃娃却以为大人吵架,…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7-31 15:44
  •   [古庙会] 周公庙庙会始于唐代,为典型的求神祈子、焚香还愿的香火会,规模之大,涉及陕、甘、宁、川、晋、豫诸省区。原会期三天,自农历三月十二日至十四日止。与会者每天达数万人,大致分三种类型:一种是求神祈子、烧香还愿者;一种是从事商贾、做生意者;一种是游山玩水、凑兴看唱、阅历世面者。庙会期间,数台大…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7-31 15:44
  •   在关中渭北及咸阳茂陵一带。村中若有人穴生了小孩,特别是男孩,对喜得第一个孙子的爷爷奶奶,有给脸上抹黑的风俗,此时一般是等孩子20天或满月之后进行,叫烧腾贺喜。有的还放鞭炮,但不进家门,怕惊吓了产妇婴儿。一般是乡党们约集数人,在这家门前点燃起麦草或玉米杆边烧边故意呐喊:“快抱起柴,烧旺点,把…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6-27 15:26
  •   西府不少县每逢播种小麦,农家都要为在田间种麦的人送一顿早餐。早餐是用上等麦面和菜子油烙成“油旋馍”或“油饼”,并烧一罐臊子汤,约在天亮时就要送到地头,在人们吃早餐时不少人家还要给种麦的耕畜喂点馍吃。这些都是为了予祝来年小麦长得好,“旋窝倒”,多打粮。此俗至今不少地…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6-21 15:26
  • 秦岭南麓的凤县,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有几条南北交通大动脉——栈道通过这里,南来北往,移民商贾军旅络绎于途,关中、陇南、陕南、巴蜀几种文化在这里互相融合、渗透,使凤县的民歌既多又广,而且极富特色——有的带有巴山山歌味,有的则有甘肃的“花儿”味,有的又近似于渭…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6-21 15:25
  • 西秦宝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名篇佳句,如汉之曹操、唐之王勃、王维、李白、杜甫、韩愈、宋之苏轼、陆游等等。特别是盛唐一朝,宝鸡地处京畿,凤翔又一度为陪都,设为西京。宝鸡境内的太白山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山,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张籍、张旭、韩愈、贾岛等,都曾游…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06-21 15:24
  •   “雨生百谷。”4月20日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专家提醒,此时节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插秧、播种成为农民们主要的农活,农民从这时起就真正进入了农忙时节。   我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
    来自:宝鸡新闻网 编辑:于明 日期:2012-04-20 13:41
  •   清明时节雨纷纷,说起这个祭祀祖先,祭扫亡故亲友的传统节日,一些市民可能还会想起一个跟清明节类似的节日--寒食节,或者还有人认为寒食节就是清明节,只是叫法不同。那么寒食节到底是不是清明节呢?   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从自然节气来说是春分过后15天,是冬至以后往后推106天,本来指的是天气很清静,万物很…
    来自:宝鸡人民广播电台 编辑:于明 日期:2012-04-02 16:00
  •   旧时民谣四兴:乡长、保长、大脚婆娘、黄埔学堂。   四败:清朝先生庙里神、小脚女人和烟民。   四害:青年队,国大代,吉普女郎大祸害,军官总队更其坏。   女儿样样好,媳妇不成货。   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甭进来。   差人门前过,请在家里坐,虽然用不着,也是冷热货。   穷在大街无人问,…
    来自:西部之声 编辑:于明 日期:2012-03-26 14:19
  •   2月23号是农历二月初二,民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这两天大街上也出现了不少卖炒豌豆、炒黄豆的小摊,估计不少市民今天也都吃了炒豆子了。那么,二月二到底为什么叫龙抬头,吃炒豆子有什么意义呢?   “二月二,龙抬头。”众所周知,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被…
    来自:宝鸡人民广播电台 编辑:于明 日期:2012-02-24 08:55
  • “龙戏花灯,谜猜依旧,人湧潮堵。七彩银花,声声震耳,闪亮缤纷吐。”正月十五闹元宵,自古至今元宵节作为春节的压轴大戏在历代文人雅士笔下都是鲜亮明快,热闹非凡。这转眼明天又是元宵节,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说说这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是我国汉族民俗中的传…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于明 日期:2012-02-06 08:54
  • 骑了轿子抬了马, 吹了锣鼓打喇叭。 这是古雍州凤翔嫁女的说法,3号,新春走基层基层的记者来到凤翔,正赶上六营村一家农户嫁女儿,来听记者的报道: 3号,农历正月十二,天气晴朗,春意渐浓,一大早,记者来到凤翔县六营村,正好赶上一家农户嫁女儿,婚车队排出了一长溜,嫁妆拉了好几车,仔细一看,这车上…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于明 日期:2012-02-04 12:08

随机文章

共124 首页 1 2 3 4 5 6 7 尾页 页次:5/7页 20/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