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 > 走进宝鸡>宝鸡风俗

宝鸡风俗

  •   境内盛产小麦、杂粮,居民主食以小麦粉为主,玉米次之。面粉俗称麦面,用小麦加工而成。玉米磨碎、筛选去皮后即称子。小米由谷子加工而成。麦仁由大麦脱皮加工而成。上述成品粮中,麦面和玉米子是最基本食粮。豆类不能单独制饭,一般只作子、米粥等稀饭时食用。小米是煮稀饭最佳食品,但由于产量低,现在很少种…
    来自: 编辑: 日期:2015-09-14 14:56
  •  宝鸡地区民用住宅历史悠久,远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北首岭村落遗址中,就发现有草木结构的半穴式房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夯土、夯坯和土墙的房屋建造。从周原遗址和出土文物可知,周秦之时,这里已开始有了砖瓦建筑和四合院式的院落布局。后随着贫富的分化,在住宅上的区别也日益明显。官家大户墙高院深,建筑…
    来自: 编辑: 日期:2015-09-14 14:56
  • 帽子 古时,贵族、富户男子20岁时行冠礼,小孩和贫民是不戴冠的,这就是庶人免冠之古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界限被逐渐打破。清代,富人仕儒盛行戴西瓜帽。民国时,盛行大礼帽。劳动人民戴的是布制帽、毡帽或扎毛巾,妇女多用丝巾、毛巾或自制的布巾包头。新中国成立后,男子多戴解放式军帽,也有戴八角帽或鸭舌帽的…
    来自: 编辑: 日期:2015-09-14 14:55
  •   王英辉   初秋傍晚,微雨过后,抖落一天的疲惫,迎着清爽的风,信步走过岐山县岐蔡大道,路两旁,风景宜人的凤鸣湖静候着我们。   缓缓流动的湋河,守望着安静祥和的河家道村, 170余亩的凤鸣湖,被公路一分为二,东西两个湖区将这原本了无生气的地方装扮得清雅秀美。虽已入秋,但来到这里,你丝毫感觉不…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于明 日期:2015-09-09 09:16
  •   天王老街在天王镇天王村里,南北走向,双日逢集。在过去,每逢集日,整个街道货摆两行,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这是乡间人的盛会。   记得那些年,街南头是卖家禽家畜的,有卖羊羔的、卖猪娃的,还有卖兔娃鸡娃鸭娃的。这里颇具乡间特色,卖羊人往往牵着母羊,买羔子的要看看大羊,大羊好,他买得也就放心…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于明 日期:2015-08-04 09:37
  •   我的家乡在渭北碛雍塬上,这里地势平坦,肥壤沃土,视野开阔,气候温和,适宜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生长。唯一困扰乡亲们生活的就是常常会出现严重的旱情,尤其是伏旱,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乃至颗粒无收,俗称“卡脖子旱”。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民国十八年年馑,就是一场骇人听闻的大灾难,村里 90%的人…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于明 日期:2015-08-04 09:36
  •   每一次见到山泉和水井,我便打开了对一段人文历史记忆的闸门……在麟游县城,临街道正中南侧,有一仿古亭和垣墙,月牙形的小门楼,安装有红漆泡钉大门,既显精巧别致,又不失庄严之势。门里头隐藏着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眼宫廷古井,说起来它比成都望江楼畔的薛涛井还要早一百多年…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于明 日期:2015-08-04 09:36
  •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之一。主要产于田家庄镇南小里村。据家藏古版和《凤翔县志》记 载推断,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唐宋,兴于明清。历经数百年研炼,其风格独特成熟,艺术品味极高,是中 国内地民间风俗特别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民间风俗画卷。时下旧版年画存世量偏少,被国外收藏家赞 誉…
    来自:本站原创 编辑:zhao 日期:2015-07-27 16:01
  •   宝鸡新闻网7月2日讯(王治文 陈伟)昨日,凤翔县西府曲子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标志着凤翔西府曲子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传承非遗文化,繁荣文艺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府曲子,也称“西府秦曲”、“西府清曲”、“小曲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格调…
    来自:宝鸡新闻网 编辑:于明 日期:2015-07-02 14:49
  •   端午节快到了,麟游街头又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香包,花花绿绿的,散发着浓浓的香味,但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那些花马甲了。   花马甲是 1至 7岁的孩童穿的,用黑色的布料做底,背部绣着一个很好看的图案表明马甲的主题,前面缝制着别致的兜,兜有心形、虎头形等,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马甲背部绣的图案寓意丰富,是马甲…
    来自: 编辑: 日期:2015-06-23 13:55
  •   在我的柜子里有一个红布包袱,里边包的是母亲亲手为我和老公做的布鞋,每人两双。我的是红色平绒,老公的是黑色,千针万线,精工细作。这是我们结婚时母亲做的,捧在手上,心头总有一阵阵暖流涌动,我们都舍不得穿。凡见过的人都赞不绝口,特别是鞋子里的绣花鞋垫。母亲绣的鞋垫真漂亮!四双鞋垫分别是红梅双喜、牡丹…
    来自: 编辑: 日期:2015-06-23 13:54
  •   在我的老家扶风县名目繁多的年俗活动中,贴对子糊窗花文化味最浓,讲究颇多,为新年增色添彩,别成风景。   扶风人把对联叫对子,过年时要贴大门对子、各神龛对子、小条幅和斗方等。对子是请乡间的文人在大红纸上书写成的,张贴时间在除夕傍晚,和供先人供神一同进行。家有丧事未满三年的要贴蓝对子,以表思亲…
    来自: 编辑: 日期:2015-02-10 15:25
  • 成宗田   人小時侯吃过一种美食,不但能记一辈子,好像也能香一辈子!年逾古稀,想起来,还馋涎欲滴。家乡扶风的鹿羔馍正是这种食品。   我是家里的长子长孙,又有祖母作靠山,所以小時侯值钱得很。我的父亲或叔父从召公镇跟集回来,都要给我买个干粮,这个干粮不但好吃,也很好看,圆圆的,中间有个窝窝,…
    来自: 编辑: 日期:2015-01-28 16:08
  • 据宝鸡商务局消息,10月29日,由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宝鸡岐山臊子面大赛将在宝鸡市周秦文化产业园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岐山臊子面经营及相关产业链的企业和个人参赛。 本次大赛共设金奖3名,银奖6名,铜奖9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单位及个人将获得由世界中…
    来自:宝鸡新闻网 编辑:于明 日期:2014-10-27 13:38
  •   有人说,世上最好吃的饭是妈妈做的饭。我觉得母亲做的洋芋丸丸当属我的最爱。提起洋芋丸丸,回忆被拉得好长好长,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洋芋是我们凤县老百姓家里最常见的,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每年六七月间,各家各户的屋角里、箩筐里都会堆满地里刚挖出的新洋芋。新鲜的洋芋嫩嫩的,淀粉充足,…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于明 日期:2014-10-15 14:36
  •   宝鸡入选“最中国美食城市”,岐山臊子面功不可没。一时间,臊子面、擀面皮、锅盔等民俗小吃在市区各大酒店、饭馆受到了热烈欢迎。   其实,要吃地道的宝鸡美食、赏真正的民俗文化,还是要到民俗村和农家乐去。宝鸡周边的农家乐不少,但首屈一指的还要数“陕西民俗第一村”——…
    来自:岐山县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9-29 15:12
  •   我的老家在麟游县丈八镇丈八村,早年丈八村有座寺庙叫丈八寺,寺里有一尊铁佛,十里八乡的人都称铁佛为“丈八爷”。   在丈八村南北走向的山梁上坐落着一所小学,东西两边都是深沟,向南是通往麟游县城的公路,向北走上约二里便会进入甘肃灵台县境。公路边派生出一条小路蜿蜒向前,路边有一棵古槐树…
    来自:本站原创 编辑:志军 作者:赵玲萍 日期:2014-09-23 16:18
  •   凤县古称凤州,因其西邻甘肃,南通四川,素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和“川陕锁钥”之称,故黄河文化、巴蜀文化、陇南文化、古羌文化如同条条溪流在这里汇集、融合,让这里每一个山村都盛产民歌。这些民歌就像一茬茬青翠葱茏的植物,在凤县的山山岭岭茂盛地生长着。   凤县民歌分为劳动歌…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9-17 14:02
  •   西府美食众多,其中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臊子面,臊子面的精髓在于臊子,不少人将臊子当成配料,但事实上臊子是西府地区独有的,日常餐桌、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吃过西府臊子面的人,对臊子肉都不陌生,在西府人的饭桌上,臊子肉可谓一宝,臊子夹馍、臊子拌面等西府美食无一可以离开臊子。而要细说这…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戴平 于明 日期:2014-09-09 15:23
  •   陕西省以各种各样的小吃闻名于世,各类小吃在全国多少都能品尝到,但总有一些小吃只局限于陕西境内才有,甚至在陕西有时候也不算很容易吃到,岐山醋粉就属于一道宝鸡才有的当地“私房小吃”。   醋粉,是陕西岐山地区的一种风味小吃,柔细、清亮、酸中有辣、辣中有咸,微微带酸的扑鼻清香味,使人回…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9-09 15:22

随机文章

共124 首页 1 2 3 4 5 6 7 尾页 页次:2/7页 20/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