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 > 西部网事>往事如烟

往事如烟

  •   本文摘自:《南京日报》2014年09月12日第A09版,作者:佚名,原题为:《古代教学成绩也与“升学率”挂钩?》   在唐宋及以前,对教师业务的考核主要在“教学量”上,明代则开始与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挂钩。明朝对教育主管和教师的考核,除了和其他行业官吏相同的“考满”、“…
    来自:南京日报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8-16 15:15
  •   本文摘自:《安徽日报农村版》2016年7月22日11版,作者:唐宝民,原题为:《范仲淹曾化解两次经济危机》   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 …
    来自:安徽日报农村版 作者:唐宝民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8-16 15:14
  •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为:《孔子晚年最牛的弟子:成为大将吴起的老师》   说起孔子的弟子,一般会想起颜回、子贡、子路和子夏,他们都是“孔门十哲”里的,这几个当中,孔子最满意的是颜回,批评最多的是子路,最富有的最有政治成就的是子贡,而在传授儒家之道方面,子夏则是一个…
    来自:中国新闻网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8-16 15:14
  •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王超群,原题为:《明末马铃薯传入中国当时仅达官显贵可享用》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阳芋”或“山药蛋”等,是今天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之一。马铃薯是高产的农作物,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尤其是战争和饥馑年代,它发挥过…
    来自: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超群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8-16 15:13
  •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王春南,原题为:巨贪和珅曾是反腐急先锋撬开家奴的嘴是高招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锋,查获一桩桩腐败案件,并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
    来自:人民网 作者:王春南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8-15 14:40
  •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为:东晋第一任皇帝晚年如“囚徒” 47岁被大臣气死   王敦至今都留下了一个谜,那就是:他到底想不想改朝换代?在权臣和皇帝之间,他似乎摇摆不定。   皇座曾经触手可及,然而他掉头离去。可惜转眼一生,转身一世。等他再次回首,才发现荆棘密布,云遮断归…
    来自:人民网 作者:佚名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8-15 14:39
  •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王歧丰,原题:《暴雨后故宫为何无明显积水?故宫博物院院长揭秘》   7·20大雨过后,媒体争相传播一组故宫雨景照片,展示了难得的“千龙出水”场景。面对超强暴雨,近600岁的紫禁城几乎没有明显积水。昨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媒体披露紫禁城“最牛”…
    来自:人民网 作者:王歧丰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8-15 14:37
  •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刘黎平,原题:《赵匡胤以散打比赛定文状元》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故事那么…
    来自:人民网 作者:刘黎平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8-15 14:37
  •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赵思渊,原题为:乾隆皇帝的收入和支出:“永不加赋”背后的权力寻租   皇帝的“荷包”,令人直接想到的似乎应该是国库。其实中国的皇权制度中,皇帝的个人用度与国家财政分离是很早的,汉代有少府负责皇室用度,所仰仗的收入来源,是山林川泽之利。此后的历…
    来自:澎湃新闻网 作者:赵思渊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8-15 14:36
  •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徐美洁,原题为:明朝人为什么不能在身上纹“精忠报国”   “白舍人行诗图”   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考察了未开化人的种种禁忌,人的禁忌、行为禁忌、物的禁忌、语言禁忌,把人的思想方式归为巫术、宗教与科学三种进阶式的发展,而禁忌则是“消…
    来自:澎湃新闻网 作者:徐美洁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8-15 14:36
  •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钱冠宇、王子恺,原题为:吕文利:清朝对外贸易亏本,皇帝真的不算经济账?   “熬茶”,是信仰藏传佛教的信徒到寺院礼佛、布施的一种俗称。西藏的各个寺庙素有饭前熬一锅酥油茶,于开饭时饮用之习俗。所以凡到寺院礼佛的人,都得先熬茶、并在僧众喝茶时布施。因为西藏…
    来自:澎湃新闻网 作者:钱冠宇 王子恺 编辑: 日期:2016-08-15 14:35
  •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项晨,原题为:古代钱币“避讳”:明朝为何没有“元宝”   避讳是古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它“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礼法之一,并且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
    来自:澎湃新闻网 作者:项晨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8-15 14:33
  •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蔡栋,原题:《四帝五内禅:两宋之际皇帝为何多“生前退位”?》   近日,媒体传出日本天皇打算生前退位的消息,旋即为日本官方否认。其实,在中国古代,确有一些皇帝生前退位,选择“内禅”,即把皇位传给家族成员。古代的内禅并不多见,但令人惊异的是,两…
    来自:澎湃新闻网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8-15 14:33
  •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张黎姣,原题:成吉思汗出征是为了抗拒衰老和对死亡的恐惧?   成吉思汗的领土扩张,一度引起争议,冉平却用民族性的角度去分析:在现代人的脑中,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是,侵略就一定是为了争夺能源、财产、人民。可对于成吉思汗来说,恰巧并非如此。蒙古族的生活就是不停行走,成吉思…
    来自:人民网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7-28 14:39
  •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王春南,原题为:巨贪和珅曾是反腐急先锋撬开家奴的嘴是高招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锋,查获一桩桩腐败案件,并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
    来自:人民网 作者:王春南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7-28 09:29
  •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毛剑杰,原题:1949百万两黄金运台:蒋经国问心有愧,称每个铜钱都是血,节选   1950年6月,蒋介石下令将大陆各地运回台湾、集中在军需署库房的黄金,全数缴回国库,总计108万两。   此前,由厦门鼓浪屿秘密战时金库运来、存于吴嵩庆个人户头的黄金,一直游离于国库之外,成为蒋介…
    来自:人民网 作者:毛剑杰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7-26 14:53
  •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辛亥后现未婚同居风潮:男女双方报刊上打同居广告   1914年,京剧名伶梅兰芳排了一出根据作家包天笑的短篇小说改编的新戏《一缕麻》,《一缕麻》讲的是一个包办婚姻,指腹为婚的悲剧。戏上演后,极其轰动,一演再演,因为这出京剧新戏正与辛亥革命后封建包办婚姻的破冰之…
    来自:人民网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7-26 14:52
  •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一次未遂的沈阳兵谏   翻开沈阳城解放的历史,有许多我党秘密战线人员的故事。其中沈阳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酝酿的一次事关大局的兵谏,因其未遂,而鲜为人知,但却对和平解放沈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据宋黎著《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党在沈阳的地下工作…
    来自:人民网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7-26 14:51
  •   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兵平定了南中,蜀国内部获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建兴五年,诸葛亮上疏给后主刘禅,请求出兵北伐中原,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之后便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北伐。   北伐开始不久,形势便一片大好。关外三郡南安、天水、安定降蜀,关中震惊,刚即位不久的魏明帝曹睿亲自坐镇长安,…
    来自:历史春秋网 方亨通 编辑:于明 日期:2016-07-11 14:37
  •   南宋时出了一本《营造法式》,那是我国建筑学史上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有文字说明加图样参考,是“国标”式的建筑“葵花宝典”,一册在手,万事不求人,保你建出又安全漂亮又实用的建筑。   《桃花扇》里有个名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来自:《南都周刊》 作者:廖保平 编辑: 日期:2016-07-11 14:36

随机文章

共354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页次:4/18页 20/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