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风俗

西府曲子——眉户剧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8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此剧种之名称是20世纪40年代由陕甘宁边区文协确定。此前名称有“迷胡戏”、“弦子戏”、“西府曲子”等。每种名称都有其含意。叫迷胡戏是因其曲调缠绵悱恻,喜乐时兴之所致,哀怒时挥洒淋漓,有让观者如雾里看花,水中赏月之如痴如醉之感觉;叫弦子戏是因其主奏乐曲为三弦;叫西府曲子是单曲单调清唱。
 
    眉户剧起源于眉县、户县一带。这两县位于秦岭北麓,自古物华天宝,民风淳朴,性情恢谐,孕育产生出优美动听的情歌小调樵歌牧曲,以及谣谱孝歌。眉户剧正是在这些民间谣曲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岁月的历练,由乡间艺人与文人乐师加工创作而成。这亦是“西府曲子”称谓之原由。
 
  西府曲子古称“清调曲”、或“清曲”,是古诗源,是新乐府,是竹枝词。传说起源于秦穆公宫廷的一种“宫曲词”,最早流行“雍邑”(今陕西风翔)。因唱腔、音韵委婉抒情,词句通俗易懂而倍受民众赞扬。如晋,陆机说:“名激清唱,榜人纵棹歌”;唐·李白道:“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西府曲子有多种演唱形式,有“曲子清唱”(即“曲子座唱”)。“社火表演唱”、“曲子戏”等
 
  眉户剧多反映生活片断,取材于民间轶闻趣事。新中国建立以前,喜剧、闹剧、讽刺剧、幽默剧有余,而悲剧、正剧则不足,故不如秦腔剧轰轰烈烈,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共欣赏。而眉户剧只能退居乡村、地摊,由下层人民自娱自乐。然而,眉户剧所包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广泛,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礼教思想,有鼓舞人民斗志的艺术力量,教化哺育了一代代青年男女。在延安革命时期,眉户剧经过改革改礼,推陈出新,由,乡间村野的地头清唱搬上了舞台演出,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解放后,随着一大批现代新剧目的诞生,眉户剧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与秦腔相媲美,同样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眉户剧分清唱和演唱两种,清唱时乐器有三弦、碰铃、笛子、四页瓦;舞台演唱时乐器除以上几种又增加了板胡、二胡、扬琴和所有打击乐器。
 
  眉户剧最著名的剧目有:《十二把镰刀》、《梁秋燕》、《夫妻识字》、《两颗铃》、《李双双》、《金碗钗》、《张連卖布》等。眉户剧最突出的特点是:欢音唱腔明快、清扬、悠美动听;苦音唱调幽悱、深沉、凄楚、悲恸。化妆服饰简朴,粗线条;表演动作真实,生活化;人物性格谐趣、活泼。整体风格与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非常吻合,易学易唱。

上一篇:秦风秦韵——西府秦腔 [2011-01-17]

下一篇:民间工艺——皮影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