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

这位特级技师“特”在哪?

编辑:李艺航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30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吴吉明正在进行标准电能表检定工作。李楠 摄

近日,一套新设备上马,看着徒弟们争相调试与试验,吴吉明也开始兴奋起来。在他看来,这是徒弟们开始成长的好兆头,“要想做好一件事,你首先得喜欢干。”

从一名普通的电气试验人员,成长为安徽省首批特级技师,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电气试验中心主任吴吉明跨过了无数“技术坎”,但他更注重的是跨过“思想坎”,“‘想干’比‘怎么干’更重要”。

迈出“跨界”第一步

33年的电气试验生涯,让吴吉明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刚开始工作那半年在一线从事设备安装的工作经历。

1989年,吴吉明从安庆电力建设技术学校电气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中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工作。公司当时承建了国内外多个火电、输变电、新能源电力项目。吴吉明负责的电气试验就是这些新设备投运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当时,吴吉明负责的一个项目电气试验进入尾工调试,刚投运的变压器就发生了故障,现场急需安装人员配合厂家处理,但现场一时找不到专业人员,吴吉明没有犹豫就自己顶上了。

“电气试验和设备安装虽是两个不同岗位,但我想着能学一点就多学一点。”吴吉明就这样在几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启了“跨界”生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半年的安装工作经历,让他在此后的电气试验工作中受益无穷。

电气调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接触不良、短路、跳闸等现象,这些现象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制造、安装、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实际上现场有不少问题都出现在安装环节。”吴吉明说。

想要找到故障原因,不仅要求试验人员有着熟练高超的专业技术,还要对安装工序了然于胸。吴吉明说,半年的安装经历不仅让他对电气试验的理解更深刻,也让他养成了延展思考的习惯。

在后来的一次电厂机组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中,转子大轴温度一直居高不下。若停机检修,意味着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的节点计划失败;若放任不管,则会危害机组安全运行。

两难情形下,吴吉明与团队分析出是由于转子碳刷加工不精密,安装质量存在问题,导致在设备运行中产生高温。他迅速研究出应对方案,尝试以添加润滑剂方式,减少大轴与滑环之间的摩擦力以达到降温目的。最终,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运行测试。

24小时“禁闭”只为反省失误

时隔多年,吴吉明提起曾经的一件往事,仍满脸严肃。

工作的第三年,他凭借出色的表现得到了一次大展拳脚的机会——首次独立负责火电站倒送电调试工作。

整个调试过程非常顺利,送电一次成功,吴吉明心里颇有些得意。

谁知好景不长,随着设备陆续进入调试阶段,在送风机送电过程中,比率差动保护动作导致启备变跳闸事故。这次跳闸也意味着,此前的调试工作宣告失败。

情况十分紧急,吴吉明在师傅带领下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仔细排查,发现是转角变接线出现了错误,未能正确引入相角转换从而导致负荷电流异常。由于首次送电是空载运行,错误接线差流较小,因此保护并未启动出口,而此次送风机电机启动时电流大、时间长,就发生了变压器跳闸事故。

“小毛病平时看似不起眼,却会在关键时刻造成严重后果。”吴吉明内心充满愧疚。他在早晨把自己关进了房间,将极性转换的接线原理和接线方式反复演画,不断验算学习,认真钻研个中原理,直到完全弄懂掌握。等他从房间走出来,已是第二天清晨。

这次24小时“禁闭”,是吴吉明给自己的一次惩罚,也是一次反省失误的自我“救赎”。这时的吴吉明只有24岁,是公司最年轻的班长。

“缺乏理论知识支撑,技术难以实现突破。”吴吉明意识到,靠在现场积攒起来的零碎经验并不能完全解决遇到的问题,于是下定决心继续深造。

此后,他先后在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充电”学习。

随着生活、生产用电需求增加,吴吉明所在公司在合肥、六安等地承建了城网变电所改造项目。

“设备接入的耐压试验考核,按照传统方案需要被检设备相邻侧停电后进行,准备工作较多、耗时较长。”为了不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活生产,吴吉明带领团队历经1年时间,在保障正常供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下完成了试验,填补了行业空白。

“做好工作的前提是热爱和兴趣”

吴吉明曾经以不适合搞电气试验工作为由“劝”走了一位徒弟。

“如果不喜欢这一行,真的不建议干下去。”在吴吉明看来,跳槽、改行并非禁忌话题,“做好工作的前提是热爱和兴趣”。

2014年,依托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吴吉明有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以电气调试技术提升为方向,打造产学研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外部技术合作等活动。

在创新工作室,借助视频教学、师徒交流、成员互动、技能比武等方式,年轻人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通过在工作室和年轻人交流,吴吉明对年轻一辈的择业观、就业观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些人喜欢搞技术,但又担心当工人被家人、朋友看低,不被尊重,还有的人担心工资待遇不够好。”每当这时,吴吉明就会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大家。

吴吉明经常提到的一个例子,在企业开业务讨论会时,管理层都要认真询问技术人员的意见,绝大多数时候都会以技术人员的建议为准。“这个时候,谁还敢说搞技术的人不被尊重?”

那位被吴吉明“劝”走的年轻人,后来走出去自己创业,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也为社会创造了效益。而那些被吴吉明留下来的年轻人,纷纷成长为技术能手和岗位标兵,在公司各重点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独当一面。

吴吉明说,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别人因为你的职务身份尊重你,可能是出于礼节与客气,但用实力赢得的尊重,才最真实,也最可贵”。

上一篇:侯省彦:坚守30余年 矢志不渝传承红色文化 [2024-01-29]

下一篇:冰雪经济火了!一组数据带你认识今冬“顶… [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