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

宅兹中国:从何尊铭文看“中国”文明奠基

编辑:刘涛 来源:宝鸡电台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7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展厅中陈列了一件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它的内底刻有铭文“宅兹中国”。早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这件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第二个结合”,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相互契合而有机结合。二者的“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本台推出专题节目,带您感触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鸡符号。

看中国·来宝鸡!在宝鸡,就有这样一件青铜器,剥离外表的锈迹,透过历史的沧桑,其中“宅兹中国”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它就是保存于我市青铜器博物院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

当考古学家在这122个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字的时候,无异于看到一封来自三千年前的信,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古老的“中国”第一次距离我们这么近,这么真实。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宣教部副主任王睿:何尊的铭文里出现了“宅兹中国”这句话,这里的中国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国名“中国”,在这它只是方位词,代表中心和中央的意思,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居住在天下最中心的位置。

“宅兹中国”的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中”字的口代表的是人们居住的城邦,竖代表的是旗杆,四个横代表旗杆上面的旗帜,意为旌旗在氏族部落中央飘扬,是氏族的族旗、标旗,也是氏族成员外出归家的方向。“国”字的左边代表人们居住的城邦,右边是兵器戈,象征军队。古人认为没有百姓、城邦、军队就不能称之为国。何尊中“中国”一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国之中央,在华夏民族形成的初期,由于受天文地理知识的限制,便把自己的居域视为“天下之中”,而称他族的居域为东南西北四方,这里“中国”二字虽然不是具体的国名,但其中蕴含的气度与威仪让人荡气回肠。

王睿:文献典籍中的“中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左传》等这些典籍中,但是这些古籍的成书年代都比较晚。所以何尊铭文中“中国”一词既体现了周王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也标志着早期“中国”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何尊的铭文不仅有“中国”二字,也第一次出现了有“心”的“德”字。之前的“德”是没有心字底的。商代的祭祀经常使用活人。西周早期的周公则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周人要有道德,要以人为本。有“心”德的出现,也证明了周王朝以德治国的理念。

秦汉以来我国形成高度中央集权化的统一国家之后,“中国”一词便具有了新的含义,演变成以华夏民族为主、多民族居住的统一国家的专有名词。直到清末“中国”被用作国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书当中。

王睿:何尊的伟大在于它的铭文价值,仅仅“中国”这两个字不仅承载着中国的文脉。从何尊开始,“中国”两个字发展到今天,与中国的国土、人口、民族、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其所蕴含的意义,并不能简单以地域面积或者地理坐标归纳,更是一部鲜活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史。

3000年前,一抔黄土封住了一件青铜尊的光芒,3000年后,它以刻于“心中”的“中国”二字为名,诞生于广袤土地、根植于华夏子孙心中。从古老、遥远的“中国”到如今现代、发达的中国,何尊陪同这片土地走过了无数风雨。如今,何尊作为我国文化展现的典型代表,他将继续在这片铸造、埋藏它的土地扎根,也将继续伫立,永久传承着属于中华大地的历史与文明。

王睿:随着近几年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宝鸡这座城市不断日新月异的向前进,宝鸡有一个城市宣传语是“看中国·来宝鸡”,也是邀请大家可以来到宝鸡,来到我们青铜器博物院里,了解一下我们这件国宝何尊,感受深厚的周秦文化。

记者 何簪   曹鹏彰

编辑 刘轶群

上一篇:宝鸡警方抓获一名从老挝入境的犯罪嫌疑人 [2023-07-07]

下一篇:彭小丽:传承中华美德 贤惠名扬四方 [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