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

60年追寻 他用影像记录中国西部百年生态变迁

编辑:李艺航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7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 他是九寨沟和稻城亚丁最初的“伯乐”。半个多世纪前,他奔走呼吁终止林木滥伐、建立自然保护区,尽己所能护住了大片川西秘境;他遍访万里山川,找到了五小叶槭等多种曾被认为已然灭绝的珍稀植物,用照相机记录下中国西部的生态变迁,再集结出书……

  ■ 过去六十余年里,印开蒲从科研辅助人员干起,走遍了四川的山山水水,见证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变迁,并将它展现给世人。今年3月21日“国际森林日”当天,四川省人民政府为印开蒲颁发了奖牌和证书,专门对他为四川省生态保护作出的突出贡献进行通报表扬。

  ■ “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我们循着他的故事,回望中国西部生态环境的变迁。

  用影像见证

  西部百年生态变迁

  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三楼,记者见到了80岁的印开蒲。2010年,印开蒲主持编写《百年追寻》一书,获得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今年1月,《百年变迁》发行,将几代人在百余年间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同一地点所获得的影像进行整理并研究对比,为后人留下记录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和社会变化的一份珍贵资料。

  1899年到1918年间,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曾多次到访中国,在中国西部沿茶马古道拍摄了上千张照片,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1997年,印开蒲开始谋划“重走威尔逊”之路,研究路线、搜集照片、筹措经费,之后再用整整六年时间走完了威尔逊走过的路。2018年,他决定对“重走威尔逊之路”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修订和补充,并以《百年追寻》为基础,将百余年前、10年前和当下3个时期的275组照片进行精巧排列、一一对比,编撰了《百年变迁》。

  《百年变迁》封面所拍摄的是四川省西部地区丹巴县和康定市交界处大炮山东北坡的一处山谷。最左侧的照片拍摄于1908年,照片拍摄处海拔4550米,这是威尔逊在中国西部所有足迹中的最高点。2008年10月第一次拍摄时,印开蒲到山顶时由于缺氧,嘴唇都变乌了。用食指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印开蒲总有一种在时光隧道里和威尔逊相遇之感:“我们彼此交换着对眼前环境变与不变的观感和照片拍摄过程中的体会。”

  印开蒲指着封面三张照片说,右侧两张彩照选用了同样的角度,其中,2008年拍的照片与百年前的老照片对比,并无较大差异,只是原来生长灌丛的地方出现了红杉幼林。但2021年的新照片上,远方山谷红杉幼树又长高了,山谷右侧绿色的林线有明显升高。“这是全球气候变暖最直接的佐证。”印开蒲透露,这组照片在出版前,相关资料就被中科院第二次青藏科考多个课题组收入研究报告。

  十年为期 继续“追寻”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最近十年的变化,可能大于过去一百年。”印开蒲书中所述。而四川、重庆、湖北的森林植被重新披上“绿装”,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西部天然林停止采伐和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绩。2021年夏,印开蒲的同事胡君在贡嘎山东南坡一处峡谷悬崖上发现了极度濒危植物尖齿卫矛。这是时隔110多年,继1908年威尔逊在四川西部采集到尖齿卫矛标本后,再次发现尖齿卫矛野生种群。近十年来,印开蒲的同事们在川西地区还发现了旱谷蛇藤、卧龙盆距兰、褐红白珠树等近20种新物种。

  据威尔逊的老照片,重庆市巫溪县的北城门、绵竹市兴隆镇建于明代的乡村戏台等一批损毁的老建筑得以恢复重建。

  原始仙境的发掘与保护

  1970年7月,因参加四川薯蓣植物资源调查,印开蒲来到南坪县(现九寨沟县)。在返回成都的前一天晚上,他得知,县城附近有一处风景非常漂亮的地方。当他到达双龙海一带时,童话般的美景令他震撼,“尤其是我看到沉没在水中的钙华长堤和树木,随着湖水荡漾而晃动,让我如痴如醉,。”1978年8月,印开蒲第三次来到九寨沟,看到这里有被破坏的可能,忧心忡忡。在所领导和研究室的支持下,印开蒲执笔起草报告,建议建立九寨沟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1978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印开蒲也是第一批进入稻城亚丁的中国科学工作者——1973年6月,还是见习考察队员的他被选入四川西部植被考察队。一天夜里,走上阳台乘凉的印开蒲被眼前一幕震撼:“一轮清静的圆月,银光熠熠。雪山脚下,是黑黝黝的针叶林剪影。”1982年,印开蒲率先提出用亚丁命名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在他的努力下,亚丁于1996年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亚丁从此筑起坚强的保护屏障,并不断走向世界。

  80岁的印开蒲还未停下脚步,最近,他开始为植被组几位研究者写回忆录,撰写野外科考遇到趣事。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上一篇:袁安存:树高千尺不忘根 热心公益报桑梓 [2023-06-06]

下一篇:九岭山里的年轻人 [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