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新闻中心>宝鸡新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喜看宝鸡这一年】沃野欢歌唱丰年

编辑:王亚恒 来源:宝鸡人民广播电台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26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保丰收,关键在于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2022年,我市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等举措,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预计全年粮食面积474.93万亩、总产157.46万吨,增长5.3%和8.5%。

“金麦1号”“吨半田”小麦平均亩产812.93公斤;小麦新品种“西农226”大田平均亩产高达786.05公斤!高产纪录不断被刷新……2022年,宝鸡示范田小麦平均亩产不仅创造了全市小麦单产最高记录,而且刷新了全省4个“吨半田”示范点实收测产最高纪录。

“今年我们获得如此产量高,得益于品质的选择、播期,以及促弱转壮这些科学的管理,科技支撑天帮忙,我们丰收夺大粮。”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睿说。

陕西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赵建兴认为,宝鸡“吨半田”小麦高产示范点在遭遇强秋淋天气等不利条件下,深度推进良种、良技、良法、良田、良机融合,积极示范应用新优品种、宽幅沟播、冬春水肥精准运筹等关键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打造了小麦高产丰产典型,为推进小麦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这个成绩还是令人振奋的,在咱陕西尤其在咱关中罐区冬小麦里面,上800公斤的没有,上700公斤的也不多,使我对吨半田的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进一步坚定了信心。”赵建兴说。

2022年,我市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全面落实“两藏”战略,积极实施“一稳三提”行动,强基础、选良种、战秋淋、促弱苗、防病虫、抢收获、抓减损,建成“吨粮田”36万亩,建立小麦、玉米“吨半田”攻关示范田11个。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了小麦促弱转壮,赢得了难能可贵的丰收年景。

陈仓区实惠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小麦产量喜人,平均亩产达到1300斤以上。谈起去年小麦丰收的经验,合作社负责人齐昆表示,科学管理耕地,促进弱苗转壮是关键。“要说起今年丰收的经验,主要是通过科学、精细化管理,促进提高小麦长势和产量。小麦产量是我种植七年来最高的,价格也是最高的,实现了双丰收。”齐昆说,小麦丰收主要靠科学管理,合作社将农机与农艺有机融合,分类施策、分期管理,以此提高小麦产量。

单产、总产均刷新全市历史纪录,并涌现出一批亩产750公斤以上高产典型,粮食生产呈现面积增、产量增、效益增的喜人态势。回顾从秋种、春耕、到夏收这三个关键环节,正是一步步精耕细作,才最终实现了粮食丰收。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海斌深有感触地说:“我市粮食生产始终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增产增效并重,这是我们夺取一个又一个粮食丰收的底气。”

农以种为先。目前,全市种子“育、繁、推、管”体系基本完善,每年引进示范新优品种70个以上,筛选推广了一批优质、高抗、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除了粮食,我市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去年也大获丰收。全市果品种植面积100.2万亩,预计产量161万吨,其中苹果57.8万亩、产量82万吨,猕猴桃31.9万亩、产量66万吨。据了解,我市坚持“优果”发展战略,大力推广苹果“三优四强一创”和猕猴桃“四改五提升”技术措施,改造老旧低效果园15.7万亩。如今,苹果、猕猴桃产业已成为全市覆盖面广、持续效益好、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特色产业。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市将持续聚焦粮食安全不放松,坚持“稳面积、提地力、提单产、提效益”总策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细化措施、夯实责任,不断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再上新台阶,为奋力谱写宝鸡高质量新篇章贡献力量。

记者  张志辉

编辑  尚彦辰


上一篇:【新春走基层】图书馆里过大年 浓浓年味… [2023-01-26]

下一篇:初六返程高峰来临,宝鸡高速交警温馨提示 [202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