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新闻中心>热点话题

11月20日中央“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12月7日“全面放开”为什么

编辑:王亚恒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7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关于疫情防控汹涌的舆情,归纳起来三个方面:一是该不该放开?二是什么时候放开?三是怎么放开?同样是国家高层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关于能不能放开的问题。

放开还是不放开,中央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艰难的抉择过程。

中央政治局于11月10日召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确定“三个坚定不移”,其中把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作为总方针,并于11月11日下发了“二十条”措施。同时,自11月12日—11月20日,人民日报在9天内连续8次发表署名文章,强调执行“二十条”对“动态清零”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为什么仍然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会议通报说的很清楚: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同时,上海、石家庄等城市也曾尝试放开,由于病毒传播速度快,造成大量人员感染,且出现人员死亡现象,立即刹车。说明中央看到了放开后可能造成的后果!说明中央在11月20日之前是坚决反对“放开”的。

那么,为什么在12月7日,仅半个月时间,突然发布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条”,“新十条”明确了取消核酸检测、取消核检证明、取消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取消落地检等措施。实质就是“全面放开”。从11月21日—12月7日近半个月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使中央痛下决心,让疫情防控出现如此“转折”?根本原因是:形势所迫,以及孙春兰副总理的“一个调研、二个座谈会”。

形势所迫:

一是经济形势所迫。经济下滑到30年来最低谷,防疫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地方政府财政赤字严重,许多地方政府在举债抗疫。

二是疫情形势所迫。11月27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万多例,而且本土疫情呈现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面大的严峻复杂态势。各省都有确诊病例,并快速发展,比如11月17日至23日,广州累计新增感染者约6.6万例,重庆新增约4.1万例。

三是舆情形势所迫。有专家学者、基层工作人员,以及广大市民、网民呼吁全面放开,而且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有的地方出现集会游行。

“一个调研、二个座谈会”。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1月21日到重庆市调研,11月30日、12月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两场座谈会,分别听取有关方面专家、防控工作一线代表的意见建议。总体认为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同时,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势在必行,是世界各国切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否则,将防不胜防,难以控制。因此从技术层面具备放开条件。

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央痛下决心,决定“全面放开”。

第二、关于什么时间放开的问题

既然放开是必要的,放开条件也具备,而且在全国防控几乎面临崩溃的情况下,早放开比晚放开好:早放开减少封控成本;早放开一蹶不振的经济早复苏;早放开在春节前群体免疫屏障能够形成,不影响春节家人团聚,并能拉动节日经济。因此说12月上旬放开恰逢其时。

第三、关于怎么放开的问题

有人说应该有序缓慢放开,我原来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大家想一想能做到吗?有这个必要吗?比如让重庆放开,其他地方不放开,那么重庆人流物流将奔向全国各地,全国各地控还是不控,控又走到原来的老路;不控就意味着全面放开。同时,大部分人都会感染,既然大部分人都会感染(80-90%),就没必要把民众感染的时间拉地很长。

最后,我们民众应该做什么

一是相信政府。相信政府会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当下“放开”是重大战略抉择,如果不痛下决心,快刀斩乱麻,死抱“动态清零”将拖垮整个经济;相信政府会把民生放在首位,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了民生才能改善,只有发展了各种社会保障才能巩固提高,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尤为重要;相信政府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战胜病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是理解政府。这次疫情防控全面放开确实仓促,正如上面所分析的也属迫不得已。仓促放开导致:在媒体宣传引导、防治方法措施、防治药品储备、医治患者能力、专家学者预判、处置应急预案等等方面不充分,尤其是药品保障不足,民众意见很大。当然,各级政府也应积极回应民众关切,采取得力措施,解决民众困难。我在上次写的《面对汹涌的疫情 政府应坚定化解民众“抱怨、焦虑、痛楚”三种情绪》一文中,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很多友友们给出了积极评价,望友友们也能够转发,能够把我们的声音喊响、喊亮传递上去,从而引起政府的重视,并采纳这些建议。

三是正确对待。疫情防控全面放开,确实给民众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但,我们要调整好心态,既然无法逃避,不如坦然的、勇敢的面对,把病毒的侵蚀看成一次对自己体质的一种检验,毅力的一种考验,生与死的一种洗礼。在病毒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被感染的风险,都会面临病毒的折磨。在被感染甚至死亡的队伍里,有达官显贵,甚至有“皇帝”级老爷,也有众多的普普通通民众。中国共产党首先从干部党员做起,迎接病毒的挑战。今年“两会”要求参会人员,除高热不能参会外,其他人必须参加。

四是传播正能量。对于疫情防控,怎么做都会有不足,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有的还是无法避免。不放开,有人指手画脚,特别是西方媒体和政客,说限制人身自由;放开了,又说不顾民众死活。总之怎么做都不对。

现在我们能做的,能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就是“不炒作 ”。病痛折磨人是毋庸置疑的,但病重的是少数,危重的更是少数。我们家族,几乎一半住城里,一半住农村,最大有90多岁的老人,最小的有几岁的幼儿,也还有多年卧病在床的病人,感染人数已达80%,大部分是比较轻的,有的已康复,也有3个比较重的高烧3天,确实是痛苦不堪,但挺过来了,现正在康复中。病毒肯定会造成人员死亡,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他们本身功能衰弱,如果被病毒感染,有的年轻人都折磨的死去活来,更何况他们呢!目前我们周围仅听到一个老人因感染病逝。至于造成多少人死亡,也希望政府能够公开透明,实事求是。我们国家目前平均死亡率在5.5‰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就应是病毒造成的死亡数。

希望网友不要炒作,更不要为了收益而发此类的消息。当然,名人大咖除外,上次我看一个名人大咖发这样的消息,46个字,展示量给480万。我们是一般人,如果发这样消息展示量能给1万,阅读量能达1000次,收益1元钱就不错啦。我上次写的《面对汹涌的疫情 政府应坚定化解民众“抱怨、焦虑、痛楚”三种情绪》,给的展示量是36万,阅读量是5.2万,展示量与阅读量比是7:1,收益是36元;可能一般人

到一定程度就限流了,不会让你很高。

因此,大家要相信政府的决策,增加正能量,共克时艰,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成人口水歌“席卷”幼儿,儿童需要什么音… [2022-12-27]

下一篇:人民艺起评:以“现实”为底色的精品网剧… [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