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塬下有一株胡杨(陕西扶风 成诺)

编辑:王亚恒 来源:西部作家文学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3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天阴霾着,风儿很慵懒但料峭刺骨,靠近渭河的塬下已是深冬!

  老人有点累,斜斜的靠在轮椅上,浑浊浮肿的眼睛里有淡淡的笑意,深深镂刻的皱纹这个时候仿佛沉沉睡去……

  有人说沧桑是一本书,而我却不喜欢用书来比喻。总觉得只有真正读了书的人才能这样比喻。而我似乎因为浅陋,也似乎因为单纯,就仅仅习惯用身边更容易理解的东西来形容一个人。比如精致如瓷,比如温婉如玉,比如蕴藉如茶……

  而看到眼前的老人,我就试图寻找一种可以形容的东西。起初我想到老人家门口广场上那块刻有“景秀盎然”四个大字的巨石。的确有沧桑厚重的感觉,但又觉得太冰凉,没有温度。我又想起距老人家西面三四里地一座教堂前面的古槐,虬枝缠绕,倔强的支棱着。更何况老人的先祖与大槐树有不解之缘的。但转眼一想又觉得不妥,毕竟是槐树,这样的树,再找还会有的!

  胡杨!对,就是胡杨。

  但塬下是没有胡杨的,如果有,我想也只有这一株了!

  “景三”是他的别称,本来是称呼他父亲的,现在人们就拿来称呼他。他也排行老三。但人们很尊敬他,并没有任何贬损的意思!

  “景三”今年91岁了,耄耋之年的他正静静的安度着晚年,和所有的老人一样幸福安谧,恬淡闲适。唯独除了往事!

  山西洪洞大槐树,可能是那一代大多数人记忆深处最温馨的画面。“景三”的先祖也不例外。明朝初年,关中大地震之后他们一路跋涉暂时安顿在塬下的凤鸣村。初来乍到的陌生和生活困顿,逼得他们常常讨百家饭吃或以捡拾垃圾为生。一日走街串巷中意外收到一块误以为是铜的乌金。先祖竟以此为本钱在扶风、武功一带经营起小食品作坊,由于诚信经营,竟也生意兴隆,远近闻名!于是广置房产,也就迁居于现在这个地方。发家之后的先祖,并没有忘本,常常主动周济乡邻。民国十八年年馑,祖上拆房卖地,甚至于高价收购粮食,来救济周边的人。自此上辈人的宽厚仁慈,诚信质朴就成为后人的传统!

  “景三”也受了影响,但他不止这些。

  少年时,因为父亲与塬上温家联姻的关系,“景三”就来到西安,在大舅温良儒的照顾下求学。“景三”的舅舅当时担任着国民党军政要职,事务繁忙,也就同时留“景三”的大哥管着家。“景三”学习很刻苦,但不久就参了军。他想离开舅舅的庇护,自己闯荡闯荡!

  “景三”很聪明。在部队里很快就鼓捣熟汽车,竟成了一个汽车兵,这应该是个好差事。但 1942年初在军队动员入缅印作战时,十六七岁的“景三”不想留着享清福,就随远征军去了印度。在印度,生活很艰苦,缺吃少穿的。卫生条件还差,那时是没有城里人讲究的卫生纸一类的东西,便后常常用土坷垃,树叶,杂草,甚至用一只手直接擦拭,过后只是简单冲洗一下了事。年轻人脑子活,“景三”常常左手擦,右手吃饭的,也不至于混了手让人心里难受。吃的就更不用说了。“景三”等着打仗,他总觉得跑来这么远,不打有点冤,更何况自己年轻还想有一番作为的。但仗始终没有打起来,而日子依然是那样的艰苦!日本投降后,“景三”也就随部队回了国。我想,那时的一群年轻人远离故土,含笑赴沙场的场景一定和戈壁上的胡杨林有一样的意境吧。现在回想起来,“景三”只有淡淡的笑,说很苦的,能回来就很幸运了。随后就默默的不说话!不知道是在回忆往事还是实在不愿意回忆了。人们也就跟着不说话,沉默的久了,就有人岔开话题讲别的。

  “景三”是个苦命人。部队回来以后,就听从安排到四川梓潼一家银行工作。那时“景三”是很风光的,既有从军出国的履历,再加上家庭的殷实,村里人着实羡慕!不久也就娶了当地一家同为财主的张姓女子为妻。据说当时小两口骑着高头大马,红绸缠身,敲锣打鼓,众小厮簇拥着煞是威风。四邻八舍,方圆几里的乡亲都纷纷赶来看热闹。但1959年反右倾时,受到冲击,被遣回老家。人们就为“景三”鸣不平,感叹他的遭际。也有人想出面向政府说道说道,但没有人有那个胆,也就不了了之。现在老人一回忆起往事,总是淡淡的说这段事是他最窝心的。说着说着神色就黯淡了下来。

  回到家的“景三”并没有消沉。起初有空就帮着村里的孩子教字。那时公社已经把家分了,偌大的家产说分就分,“景三”也没有办法。本来整个街巷都是他们景家的,分了以后就散居着其他的姓氏。自然,房产和地产也分了。景家门风好,家教严,又常救济村邻,本来要游街批斗的。但这次村里竟没有人提这档子事。农业社里,“景三”就在生产队的食堂里管灶。他很执坳,公私分明,绝不偏袒。他做人是有原则的。

  “景三”打了一手的好算盘,常常双手打,一手一个算盘的打。远近的生产队逢年底月末就请他来盘账。“景三”还时不时的写写对联,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就有村民来求一求他,他也不含糊,只要求就写。村民就笑着说他就不像个地主的样儿。但“景三”常常不愿意让人提这些事,他宁肯回忆出国到印度吃苦的事。

  “景三”还是很幸福的。后来平反,但财产地产是不能反的。一小片,几个局促的小院就安置了“景三”兄弟四人。他也恢复了在四川梓潼的工作,但恰好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就让一个儿子接了班。更欣慰的是后人与人为善,也秉承了家风,“景三”心里就愈加舒坦了。

  他常常告诉儿子要本本分分,工作踏实认真,不能躲尖流滑。几个儿子也很懂事,常常不敢违逆。现在“景三”又把同样的话讲给孙子辈的。几个孙子就笑着说,爷,你管好你身体就行了,操心太多了,我们不用你管的!老人就乐,有时笑的合不拢嘴。

  现在老了,“景三”身体愈来愈差,前年摔了一跤,有点脑出血,走路颤颤巍巍,说话也不利索,只好坐上了轮椅。其实,八十岁时,人们在街巷还可以看到“景三”骑着自行车去街上买东西。现在老人头脑依然清醒,时不时还要帮助儿媳照顾已经瘫在床上多年的老伴。夕阳里,他就爱在小小的院子里,静静地坐在轮椅上,默默的看着老伴……

  老人真的是累了!不自觉的两眼就打蒙上了。他已经吐字不清楚了。记忆也差,人们问也是支零破碎的回忆,很多故事都是塬下的人们在传。他也不愿意过多的回忆,可能也是着实没力气去回忆了。

  天依然阴霾着,风依然料峭刺骨,但塬下的深冬却多了一丝沧桑!

  我不知道,我用胡杨来形容他,他是否会生气!

  但我的确找不到一个更切贴的比喻。

  临走的时候,有人偷偷的告诉我,“景三”的官名叫景浩,他住的那条巷叫“景家巷”。这条巷,在绛帐(那个因东汉马融悬帐讲学而得名的地方)没有人不知道的!

  其实,在我看来,不管叫“景三”,还是叫景浩,我觉得他就是一棵树,历经沧桑,笑对风沙!

  这棵树就叫胡杨!那是戈壁上,荒漠里的一种树,生命力顽强,充满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充满生命的张力和温度!

  (该文曾刊发于《陕西日报》2017216日第十二版)

 

作者简介:成诺,陕西宝鸡扶风教师,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获2018年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多年笔耕不辍,坚持写作,尤喜散文,其作品散见于“中国文明网”“华夏慈孝网”及”“陕西学习强国”《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多家网站报刊。

 

 


上一篇:世间最美的吃食(宝鸡千阳 杜斌强) [2022-11-23]

下一篇:绛帐是一层轻幔(陕西扶风:张静) [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