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新闻中心>宝鸡新闻

守护百姓幸福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宝鸡

编辑:刘涛 来源:宝鸡电台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6月14日,冒着35度的高温,来自我市平安建设一线的160多名干部奔波在陈仓区平安宝鸡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一线,切身感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带给基层社区、村组的新变化。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高点起步、全面部署,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展开。前不久召开的市委政法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杨广亭对平安宝鸡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推进会,我市要以更高标准审视试点工作,在前期创新实践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学习先进“拉长板”,突出特色“树样板”,重心下移“固底板”、攻坚破难“补短板”,构筑平安建设的“铜墙铁壁”。

守护百姓幸福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宝鸡

6月14日上午,在陈仓区慕仪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慕仪镇党委书记杨亚博正在向现场观摩人员介绍调处中心便民服务事项。“调处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效率融合,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现场观摩人员听的津津有味,发出一片赞叹声。

这是我市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增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标对表,统筹资源力量,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形成了一批新典型新经验。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平安建设满意度、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等质效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2.5%,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55件,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成效明显。

制度建设强基础

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宝鸡样板”

市域社会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这得益于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

2020年5月,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把平安建设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健全工作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学习先进“拉长板”、突出特色“树样板”、重心下移“固定板”、攻坚破难“补短板”,各级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更加有效;常态扫黑除恶斗争、“雪亮工程”建设应用加快推进,开创了平安宝鸡建设新局面。我市平安建设满意度达98.19%,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推进治理体制、工作布局、治理方式“三个现代化”的经验做法;形成了平安创建活动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我市被评为2020—2021年度全省“平安市”并被授予“平安铜鼎”,市委政法委被表彰为“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市域社会治理成效不断显现。

基层治理增活力

构建“十小自治”新模式

“我们创新实施红帆领航、五心服务”党建品牌,更好的满足社会治理和服务居民的需要。”6月14日上午, 听完虢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德武向与会人员的介绍,眉县公安局局长景谦军对记者说,东街社区的“红心向党,同心同治,悉心解忧,怡心人文,倾心奉献”这“五心”服务,让他深有感触。

市域社会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唱”,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联动。近年来,我市培育“八贤”处事堂、打造“红色物业”、建立“我帮你院落合作社”,开展邻里互助等极具基层社会治理的接地气的经验做法,正在乡村社区、厂矿企业发挥着积极作用,有效提升治理效能。

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揪心事,我市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力和创造力,从建立“小清单”、 搭建“小平台”、建好“小阵地”、化解“小矛盾”、维护“小治安”、组织“小活动”、开设“小讲堂、制定“小公约”、办好“小事务”、开展“小帮扶”着手,制定《关于在全市推行“十小自治”工作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指导意见》,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去年以来,全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99.5%。

矛盾风险巧化解

打好条块结合“组合拳”

在陈仓区慕仪镇齐西村,乡村治理的新面貌,让与会人员眼前一亮。原本在平常不过的白墙,被如今的一面面文化墙所代替,“红色教育”随处可见。

不仅如此,齐西村依托党员教育基地建成的“家风家训馆”、“红色大讲堂”,更是吸引了与会人员参观、拍照。

“社会治理”实际上也是“治理社会”,即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不平”的社会痛点“摆平”。近年来,我市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细化“一组清单”,贯通落实责任;聚焦围绕重点区域,突出重点领域, 关注重点群体, 紧盯重点人员, 抓住重点时段等“五个重点”,精准靶向施策;集成“一套机制”,全程防控化解。 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提升治理效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21年,全市群众信访问题一次性化解率达到91.3%;“12345”市民热线受理群众诉求办结率98.73%。“诉求+定制”服务,吸收“百姓说事室”“民风说事屋”“品牌调解室”等入驻,向群众提供菜单式、订单式、点单式服务,民间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7.8%。

通过对重大信访矛盾化解“做加法”,对预评估+“一张表”简易评估“做减法”,对同类事项风险清单库“做乘法”,对清单式防控风险隐患“做除法”,解好风险评估“方程式”,探索联调联动“新路子”,构建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1511”工作体系,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筑牢“心防工程”

促进群众“心安”

“设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副校长和心理教师,开设家长课堂,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完善学生心理档案。”6月14日,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市1100所学校已经配备到位”。

通过六进活动,织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促进基层长治久安。有这样一组数据:全市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4.6%,位居全国前列;全市1100所学校设心理咨询室;全市建立174人的心理服务专家库、2.8万余人的志愿者队伍;设立“阳光心理驿站”,受益职工20万余人次;依托17913名网格员日常走访发现“鸡毛蒜皮”,3817户被评为三秦最美家庭;打造“互联网+心理健康”新模式,对2.5万余人进行在线服务,群众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市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优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特别的关爱给特别的你,促进城市长治久安。

市域社会治理,是关乎城市经济发展、公共事业发展、基本民生、社会矛盾化解等领域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本质——幸福和平安,是群众永恒不变的内心期盼与现实追求。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甲宏说,百姓平安幸福的生活,源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全力护航;我们要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全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宝鸡建设,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平安宝鸡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更深入 ,为宝鸡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记者  晁东  方菁

编辑  刘轶群

上一篇:记者观察:世界献血者日,宝鸡街头爱心涌动 [2022-06-14]

下一篇:平安宝鸡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 [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