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文化教育>人生智慧

求知好学,成就人生坦途

编辑:王莉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31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孔子说:“早晨知道真理,就是晚上死了也是可以的。”孔子在这里强烈地表达了渴望认识真理的心情。他愿意以生命交换对真理的透彻认识,由此可见他追求真理的迫切心情与追求真理而不得时的困惑与苦恼。

   孔子对仁德、对知识的持续追求,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弟子们,也表达了历来追求真理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晋平公作为一位国君,政绩不凡,学问也不错。他在70岁的时候,依然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岁的人再去学习,困难是很多的,因此,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总还是不自信,于是他去询问师旷。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学多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里很亮堂。晋平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70岁了,年纪的确老了,可是我还很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又总是没有信心,总觉得是太晚了。”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话,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随便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一听,乐了,连忙说:“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便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呢。”

   晋平公说:“此话怎么讲?”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还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好像到了日暮时分,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么明亮,也很有限,但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三国时东吴名将吕蒙,少时家境贫寒,未读书传,识字不多。他带兵镇守一方,向孙权“每陈大事,常口中为笺疏”,连一般文告奏疏都不会写。由于文化低、知识少,打起仗来常常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孙权叫他读书,努力提高自己。吕蒙开始则以军务繁忙为由,不想读。孙权说:“如果说忙,难道你比我还忙?我小时候虽读过《诗经》、《书经》、《礼记》等书,现在主持国家政务,还读了多种史书和诸家兵书,觉得大有裨益。”后来,已经是不惑之年的吕蒙听从了孙权的话,发愤学习,认真读书,笃志不倦。一段时间下来,学习大有长进。

   一次,代都督鲁肃巡视吕蒙的驻地陆口,吕蒙问他:和关羽为邻,你打算如何既联合他又警惕他,有没有考虑过?鲁肃满不在乎,而随口应道:“没有考虑过,到时看着办。”吕蒙当即就滔滔不绝地分析了双方形势,并当场提笔,写出五条良计。这使一向看不起吕蒙的鲁肃大为吃惊,赶紧离座走到吕蒙跟前,抚着他的背说:“我以为你只懂武略而已,现在学识如此渊博,已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年龄阶段,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就会取得长足的进展,增加个人的本领。

上一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11-10-28]

下一篇:用心择友,多个朋友多条路 [201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