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社会中,一些野蛮无耻的行为令人痛恨不巳!据2001年9月10日的《梅州日报》在《失落的公德心》中痛心地写道,在视为梅州人骄傲且最为美丽的地方——一江两岸,却被心怀异端之徒蓄意破坏,127个不锈钢圆墩惨遭“砍头”厄运,剑英纪念大桥的雄狮被撬牙抢珠……,公共设施遭损失55352元。极个别人的道德沦偿,给美丽的一江两岸蒙上了一层乌云,失落的公德心与有秩的公共秩序产生了不和谐音。
人的美德也是一道风景线。缺德的行为,如同阳光下的黑影,只能鬼魑般躲躲闪闪,如何见得了灿烂的阳光。缺德行者须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一条亘古不变的事实。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明确规定:对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场所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2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还规定对“故意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其他公用设施,尚不够处罚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公用设施、美好的景致,人人享用,自然也需人们的共同维护。缺德者为害社会,自己也在受到法律的处罚或制裁。
如何营造美德的风景线呢?诸葛亮把自己一生的为人之道,谆谆之言传给帝王传人“阿斗”刘惮先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无知造成无德之人,佛教中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法。对今天法治社会来说,蓄意破坏公物、损失较大的,恐怕也不只是简单的放下屠刀了事,量刑处罚或执法,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但人人都可以改过自新,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世说新语》中记载:东晋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争强好胜,被乡亲们与蛟、虎并了为“三大祸害”。一次他杀虎斩蛟,几天未回,乡亲们竟弹冠相庆。周处从此改正自新,“终成忠臣孝子”。这个故事已列入统编教材初二册之中,我想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都熟悉得很。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一句隽永的话: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可见,人的心灵是极为重要的。对失落公德心的人,我们要在重新恢复他们的道德修养、重新帮助他们纠正被扭曲的灵魂、重新为他们树立起曾经失衡的价值观。用“管”与“导”双管齐下,对可塑性强的青少年来说,更多的注意引导和教育。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的地说: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校园万花从中的雷锋塑像下,美好的道德情操天天陶冶着我们的青少年,美与丑泾渭分明,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当走向社会,还能与“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一代自勉的话,就不会做有辱斯文的事了。
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学校并不是万能的。对这些打烂路灯、损坏公物的少数的市民及外地盲流,依法治理,坚决打击“过街之鼠”。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时,我们徜徉在美丽的城市风景线的同时,会从心底里涌起一个念头:人的美德才是世界上做美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