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历史

凤翔革命志士 打响关中起义第一枪

编辑:于明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1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张晓哲
 
  革命年代的宝鸡,不少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就在“成周兴王之地,嬴秦创霸之区”的凤翔县, 1946年 8月 15日晚,来自该县的王志贤、王生春、亢德元等人机智周旋,于咸阳旬邑成功策反了国民党保安六团三大队大队长董策成起义,打响了策反国民党部队关中起义第一枪。这次起义成功后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人的高度评价,至今提起来仍令人津津乐道。
 
  年 8月 15日晚,驻扎在旬邑通往陕甘宁边区防线上的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六团三大队 207人,在大队长董策成带领下,于旬邑县张洪镇成功起义,随后部队连夜急行军至旬邑县黑牛窝村,经过整编最终投入了人民的怀抱。而直接实施此次起义的具体负责人和策反人员都来自宝鸡,且以凤翔籍人居多。
 
  那次起义事件,在宝鸡市和咸阳市相关党史资料中均有记载,且在中共党史上也有重要意义。 2013年初春,笔者有幸拜访了凤翔县委原书记、后为陕西省第一轻工业局局长的邰光瑞老前辈,他对董策成起义事件作了评价。“当时董策成主要是在旬邑张洪镇执行封锁边区任务,那条线路是进出边区的主要交通线。当时所有进出边区的路条、便条,都得经过他们的查收验证。”邰光瑞老人说,那时要到省委和边区,都要通过旬邑那个口子进去,而董策成起义在关中乃至全国起到了旗帜作用,因为它是解放战争前关中地区第一支国民党部队起义,在战略上的意义比较重大。
 
  作为那次起义事件的见证者,宝鸡市政协原副主席崔志文在《迎接董策成起义军的回忆》一文中写道:“ 1946年我在赤水县五区区委任宣传科长,那年 8月的一天下午,我由农村接到通知返回区政府时,已是晚上点灯时分,区委书记杜彦英就让我看县委的紧急通知……饭后,在部队讨论起义宿营地时,四、五两区的领导,都盛情迎接,竞相邀请起义部队到自己的辖区内安营扎寨。最后交通联络员宣布了驻马栏的陕西省工委和关中地委的指示,让部队开赴马栏附近的黑牛窝村驻扎休整。”
 
  众所周知,旬邑作为通往红色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通道,在革命年代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解放前夕,曾经给当时的陕甘宁边区输送了大量人才和物资补给,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崔志文在回忆文中表示,董策成起义部队当时长期驻扎在蒋管区边境上,帮助边区运进过大量军需民用物资,掩护过我大量地下工作人员安全过境,其中影响较大的如送李辅仁、杨明轩等同志都是由这支部队提供绝对的安全保证,先后直接护送到边区的。他们不畏艰险,为地下工作人员提供方便,对老根据地人民鼎力相助,边区群众交口称赞。
 
  现年 92岁高龄的凤翔老革命家邰光瑞老人回忆说,当时旬邑作为通往延安的秘密通道,在军事上属于战略要地,可是国民党部队长期封锁边区,多亏有王志贤、王生春、亢德元三位凤翔籍策反人员周旋,暗中给董策成做思想工作,让其给我方提供了那么多无私帮助,为革命工作争取了不少援助。
 
  根据咸阳市及旬邑县有关党史资料记载, 1946年 8月中旬,国民党保安六团三大队及第一大队四中队起义的官兵 207人,携长短枪 168支、机枪 4挺以及大批军用物资,胜利到达关中地委所在地——马栏,起义官兵受到马栏各界人士热烈欢迎。 8月 22日,关中分区党、政、军召开欢迎大会,张德生、高锦纯、阎揆要等领导同志讲了话。当晚,举办了联欢会,演出了戏剧《逼上梁山》。 9月 10日,起义部队在马栏改编为关中分区保安第六团,董策成任上校团长,龙伯渊任第三大队队长。
 
  不久,党中央邀请董策成去延安,毛泽东亲自接见了董策成,并对他说:你们起义在关中是第一次,由关中打开了一个缺口。进来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影响很大。你们是起义的,但不能以起义部队对待,因为你们在进边区前,就为党做了不少工作嘛!敌人进攻边区,你们还得参战。毛泽东同时赠给董策成一件皮大衣以示关怀。新华社对此次起义也进行了播报。“那次起义不只在陕西影响巨大,而且在全国起到了旗帜作用,给国民党的打击是很大的。”邰光瑞老先生动情地说,当时陕西省委交通科就是利用王生春、王志贤、亢德元与董策成都是凤翔老乡这层关系,加上亢德元是董策成的贴身秘书,王生春与董是结拜兄弟,三人在上级领导指挥下伺机策反董策成。“当时董策成起义可谓是在内外结合下成功策反的典型例子,对国民党胡宗南等打击很大,鼓舞了我军的斗志和信心。”邰光瑞老人说,董策成起义不仅在关中包括兴平、扶风等地影响深远,在全国也很有影响,这次起义凤翔革命志士在其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上一篇:抗战时期在宝鸡的文化人 [2015-08-11]

下一篇:宝鸡地区抗日救亡运动 [201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