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历史

宝鸡九县——岐山县

编辑:zhao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0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一、县名由来
  岐山县以境内东北部箭括岭双峰对峙,山有西岐而得名。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
  二、地理位置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东径107°33′~107°55′,北纬34°07′-34°37′之间,北接麟游县,南连太白县,东与扶风、眉县接壤,西同凤翔、陈仓区毗邻。
  三、行政区划
  1949年5月25日,人民政府成立。同年7月14日岐山县解放,县人民政府进驻执政。岐山县废原11个乡公所,新建11个区公署,为县人民政府的派驻机构,废除保甲制,新设102个乡人民政府。
  1950年5月,调整区、乡行政区划:撤销怀邠区,其辖地划归周召、碛石、龙尾和周原区,并安乐、武侯区为安武区;调整102个乡为85个乡。
  1952年7月将第九区划归太白区。翌年7月将第八区石头河以东5乡划出,设立岐山县第九区,驻安乐寨。
  1980年12月,废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县人民政府。
  1982年春,成立城关镇筹备处,将城关公社城关居委会和城北、杏园大队划出归其属。
  1983年6月,省人民政府批准益店、五丈原为建制镇。1984年3~6月改“政社合一”为政社分设。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撤销城关公社、城关镇筹备处,合并成立凤鸣镇,撤销蔡家坡公社建制,并入蔡家坡镇。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全县共设4个镇、15个乡、188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岐山县辖10个镇:凤鸣镇、蔡家坡镇、益店镇、蒲村镇、祝家庄镇、青化镇、枣林镇、雍川镇、故郡镇、京当镇,完全撤销了乡级行政编制。
  四、风景名胜
  1.周原遗址:周原遗址是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的大型古遗址,出土了大量卜骨和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


 

  2.周公庙:“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周公旦晚年归隐于卷阿,逝世后即建祠祭祀,周公庙由此而始。西周末年古卷阿建筑遭毁坏,秦汉以后曾重修。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为纪念西周政治家曾助武王灭商立国、辅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下诏在其制礼作乐的“卷阿”创建周公祠。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


  3.诸葛亮庙: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诸葛亮庙,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4.崛山森林公园:公园依托历史渊源极深的“崛山名刹”建园,崛山因佛教而闻名,唐时兴盛,后经历朝历代多次 修葺,久盛不衰。公园面积37.5平方公里,有九龙坪、东崛山、西崛山、冢子河、千佛寺、苜蓿河6个景区,是一个集森林景观、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山岳型森林公园。
  五、名吃特产
  1.臊子面:臊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以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韧滑爽,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以酸辣著称。岐山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所谓煎、汪即面条要热得烫嘴、油要多,才能体现此面的特色。


  2.擀面皮:擀面皮原名“御京粉”,顾名思义,跟皇上有关系的。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岐山人王同江从北京皇宫带回故乡,传徒授艺而来。别名“酿皮”、“麦面皮”等。它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的特点,是关中西府小吃代表之一,也是西北最具民族风味的食品之一。岐山擀面皮2011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3.锅盔:岐山锅盔发源于西周的发源地陕西省岐山县,为岐山县所独有的汉族传统名小吃之一,有干燥无水分的特点,便于储存携带。其制作工艺独特而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西府,闻名于大西北,极受省内外享用者的赞誉。
  4.紫皮大蒜:岐山县蔡家坡地区被誉为大蒜之乡,有白皮蒜和紫皮蒜两种,以紫皮为最优。蔡家坡紫皮大蒜又称火蒜,色泽鲜亮,蒜体肥大,蒜汁浓粘,味道鲜美,香辣适口,是驰名省内外的土特产品,运销西北和华北各省。
  5.岐山挂面:岐山挂面是陕西岐山的汉族名吃之一。 此面工艺独特,面条细白,耐煮味香,食用方便。历来被认为是陕西名贵食品。光绪时期,岐山挂面名声大振,陕西官吏把它当作地方名产向清皇室进贡。民国时期,岐山挂面的信誉与质量达到鼎盛时期。 1931 年岐山“顺天成”挂面飘洋过海,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博览会”。

上一篇:宝鸡九县——凤县 [2015-08-10]

下一篇:宝鸡九县——麟游县 [201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