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风俗

“舌尖上的宝鸡”专题:扯面

编辑:戴平 于明 来源:宝鸡电台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3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西府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几千年,以种植小麦为主。很自然,西府人吃饭以面食为主,而其中扯面最受欢迎,我们当地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一天不吃面,感觉就像没吃饭”。本期《舌尖上的宝鸡》专题,我们先来说说这西府的扯面。

  扯面是陕西、山西两省汉族的传统面食,其中以宝鸡的西府扯面最为正宗,被誉为中华名吃之一。而说起扯面的历史,就要追溯到3000年前。最早在西府地区小麦并不是主要的农作物,西周前后小麦流传至此并迅速成为主要农作物,面食也由此而成为西府地区人们的主食。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杨权良:“当地是高原日照很充分,含糖量很高,所以很劲道。大约起于西周,古代把它叫饼并不叫面,古代的面就是从磨口下来的面粉,把我们现在所吃的面叫饼,在史记、先秦典籍、诗经里面都有,面一开始条状的、片状的、块状的都有,可以用擀也可以用扯,不用擀面杖的叫扯面,煮是最早的。”

  时至今日,扯面已经成为西府地区饮食的一大标志。对大多数西府人来说,一碗精道、味美的扯面绝对是最标准的午餐选择,在遍布西府的大小面馆中,甚至在一些高档酒店的菜单上,扯面也是屡屡可见。然而这看似简单的一碗扯面在做法上却非常的精细,从和面到最后扯面下锅要经过5个步骤,这其中每一步都要把握好时间和力度。

  张辉面在宝鸡已经有22年的历史,老板娘马广贤从20岁出头就开始做扯面,她介绍说,一碗扯面光从时间上就特别地耗人,期间揉面、搓条这两个步骤更是考验“功力”的地方。马广贤:“揉面的时候跟普通的是不一样的,把面揉出来以后用手压压平以后用刀切成条,然后顺着一个方向揉,或者从左往右,从右往左,顺着一个方向。为啥要这么做呢,就是你揉一个方向的时候后面的面就开始醒了,你没揉的面也在醒,揉过的也在醒,按这个程序走,至少得揉三个来回。搓条的时候也有技巧,搓的时候用手捏一下,先滚成短的,然后放在盆子里大概醒上有半个小时以后,然后再把他搓成细棍棍,大概就是一尺多一点,细一点。在去醒,大概一个小时以后这个面就可以扯了。”

  色泽协调、光滑柔韧、淡雅清香是一碗好扯面的评价标准。要满足这个标准除了面条本身外,盐、鸡精、水淀粉、辣椒面、醋、葱油、生抽等各种调味品必不可少,配料则可根据个人喜好添加,胡萝卜、豆腐、土豆、鸡蛋、小油菜等都是常见的配菜。等面出了锅,端上桌,色、香、味各自不同,但有经验的食客只要筷子轻轻一搅便知这碗扯面“功夫”有没有到家。马广贤:“一碗好的扯面从和面开始一直到出锅着每个环节都要把握好,一个把握不好都会影响口感,端到碗里的话第一点看面的均匀程度,比如宽面你就宽窄薄厚要看着匀一点,棍棍面也是看着匀为好,不是越细越好,也不是越粗越好,标准就是按粗细的一个标准前提下,越匀越好,扯得要均匀,然后用筷子搅得话很光滑,也不是很黏,不是一挑一疙瘩,就是搅起来散散的。然后吃到嘴里就是觉得软、精。”

  都说西北人豪爽、粗犷,从根根分明的扯面便可见一斑。现如今,食物的地域之分虽然那已经被高效快捷的交通、发达的经济逐渐打破,但在西府地区,这透着股劲道的扯面仍然牢牢占据着日常饮食的第一把交椅。

上一篇:“舌尖上的宝鸡”专题:搅团 [2014-06-03]

下一篇:“舌尖上的宝鸡”专题:擀面皮 [2014-06-03]